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的临床观察经验分析

2018-08-21苗伟涛

关键词:副反应卡因平面

苗伟涛

(河北省无极县益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 052460)

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阻滞完全、肌松作用完善、可持续给药等特点,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比较常见[1],本文将在子宫全切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并观察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ASAⅠ~Ⅱ级,平均年龄(46.35±4.20)岁,平均体重(54.39±3.84)kg,平均身高(162.36±4.93)cm。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硬膜外阻滞,进行椎间隙穿刺,注入2%利卡多因5 mL,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腰麻征象,5 min后,注入2%利卡多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8~10 mL,随后每隔 60 min,追加4~5 mL混合液。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进行L2~L3椎间隙穿刺,在蛛网膜下腔注入1.6~2.0 mL的0.75%布比卡因。随后根据麻醉平面消退情况,每1.5~2 h注入2%利卡多因4~5 mL,观察其阻滞平面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2%利卡多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标准

麻醉效果判定:优:无不适主诉,肌松良好;良:有轻微不适可耐受,肌松较好;差:不符合上述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综合比较 [n(%)]

3 讨 论

子宫全切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常用术式,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麻醉平面控制在T6-S4,共阻滞15例对以上脊神经,确保腹肌松弛,肠管塌陷,在进行牵拉子宫和阴道时,患者无疼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3]。研究发现[4],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阻滞平面一般在T8-L4,且通畅需要大剂量的局麻药才能维持,部分患者阻滞不全,可能出现局麻药中毒,同时,由于无法完全阻滞盆腔神经丛,可能出现严重的牵拉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11.11%VS30.56)、麻醉优良率(100%VS88.89%)、起效时间[(5.11±1.34)VS(10.23±2.89)min]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更符合手术需要,应用效果良好。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平面一般在T5-T6以下,能够完善阻滞骶神经,减轻内脏牵拉反应。研究发现,在麻醉前充分扩容,循环能够维持在稳定水平。同时,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于开展,且副反应较少。患者术后腰麻并发症、头痛、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该麻醉方式已经成为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方法的首选,其显著的优势已经得到临床上的一致肯定。

综上所述,在子宫全切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副反应卡因平面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玩转高考真题——平面解析几何篇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参考答案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