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BI评分对肝癌术后预后的作用

2018-08-21郝彦广

关键词:准确性肝癌我院

郝彦广

(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8450)

肝癌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肝细胞癌症患者的预后不仅仅与肿瘤大小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患者肝脏功能是否受到损害也具有一定影响。传统预后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仅仅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预后,且操作十分复杂,预后结果不准确。因此现阶段采用IBI评分法,对患者ALB(血清白蛋白)与CRP(C反应蛋白)作为研究主要内容,依据这两种方向,能够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起到判断作用,这种评分方式,操作简单,准确率高。但此种方法并未大范围使用,因此选择我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判断与分析此种评分法预后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方式跟踪。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3~48岁,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所选取实验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接受其他重大疾病治疗,其次患者均于我院进行癌细胞切除手术。实验对象不包括围术期死亡与复发患者。所有实验患者临床资料保存较为完整,手术后患者不存在其他重大器质疾病。

1.2 IBI评分标准分析

将患者CPR与ALB作为主要评分依据,其中患者ALB不超过35 g/L,则可记为0分,患者ALB超过35 g/L,则可记为0分,反之小于35 g/L,则可记为1分。患者体内CPR含量不超过10 mg/dl时,则记为0分,反之,含量超过10 mg/dl时,则记为1分。将所有实验患者CPR于ALB分数相加,则成为IBI具体评分。IBI评分具体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级别越高,则表明患者术后持续风险的程度也就越高。

1.3 患者肝癌根治与切除标准分析

首先肝癌患者的体内并不存在肝门淋巴结症状,相关静脉等没有出现癌变现象。其次患者在行手术后,体内肿瘤被完整切除,并且患者在术后进行相应检查,确定患者体内肿瘤并未复发[1]。再次患者在手术后两个月内,通过仪器检查,并未发现患者体内出现全新病症。最后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患者体内甲胎蛋白逐渐正常。

诊断患者是否出现肝细胞癌时,首要标准为患者体内甲胎蛋白并没有下降,反而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上升趋势异常,呈大幅度增长趋势,此时医生需要排除患者是否存在肝炎与妊娠等症状,医生还需要对通过精密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测患者是否具备其他疾病[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种方法回归模型分析

对IBI评分法与BCLC分期方法回归模型分析,表格数据显示采用IBI评分法,对肝癌患者预后性检测准确性为0.657,而采用BCLC分期法对肝癌患者预后性检测准确性为0.564,由此可见,IBI评分法检测患者预后准确性较高。

3 讨 论

准确判断肝癌患者预后,是及时采用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肝癌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病症复发等现象,患者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开展有效预后十分必要,但由于现阶段医院使用的传统检测预后方法存在弊端,使用方法复杂,准确率较低,无法提供准确方案。IBI评分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检测法中存在的不足,操作简便[3]。IBI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术后生存风险较高,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术后生存风险较低。若医院能够在患者术后第一时间掌握此项评分,便能够及时采取必要急救措施,避免不良反应出现,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从而提高患者健康值。我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IBI评分法,对患者预后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准确性肝癌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