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2018-08-21戴世煜戴经跃

关键词:胶原酒精性纤维化

戴世煜,戴经跃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辽宁 大连 116011;2.大连金石滩医院,辽宁 大连 11665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代谢系统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机体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紧紧相关的。在当今时代随着肥胖症、代谢综合征、高血脂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使得NAFLD发病率也相应升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2]。因此本院以收治的11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情况,详细的研究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2月~2017年02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与实验组59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38例,年龄40~67岁,平均(52.33±6.77)岁;实验组男38例、女21例,年龄37~66岁,平均(57.8±6.31)。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肝得健进行治疗,每粒中有必需磷脂300 mg,醋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B2、维生素B1各有6 mg,烟酰胺含有30 mg。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口服2粒/次。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痰方展开治疗,方剂组成有:苍术、丹参、红花、川芎、姜半夏和当归各10 g,小柴胡15 g,厚朴6 g,黄连3 g。对于痰湿盛的患者需要加入泽泻、决明子和山楂各15 g;若是肝肾者则需要加入首乌、枸杞子各15 g;对于瘀血者需要加入赤芍15 g。此方剂应该同意在本院的制剂室熬制,400 mL/剂,1剂/d,分别在早、晚饭前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90天,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将患者的治疗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以便给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科学性较高且有依据的研究数据[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从本次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5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例数为4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仅是74.14%。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中的肝纤维化指标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变化分析

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其血脂指标为TC(3.9±1.9)、TG(6.5±1.1);实验组血脂指标为TC(2.1±02)、TG(3.7±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n(%)]

表2 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mL)

表2 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mL)

组别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实验组(n=59) 68.1±12.9 80.9±10.4 61.8±9.4 94.8±16.7对照组(n=58) 109.5±16.7 113.7±15.8 73.5±10.2 130.7±25.1 t 12.7966 13.8662 8.1472 13.7962 P 0.0000 0.0071 0.0253 0.0095

3 讨 论

虽然当今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还未能够明确,经过西药治疗后,有可能存在损害肝脏的潜在危险,进而导致此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显著。在中医学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归属于“痰浊”、“胁痛”以及、“肝癖”、“血瘀”的范畴,其发生原因便是同嗜食肥甘厚味、七情劳欲内伤造成的脾虚痰阻和肝郁血瘀等情况。基于此在中医治疗中则以祛湿化痰和疏肝活血为主,在本文的祛湿化痰方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丹参具有化痰祛瘀、健脾利湿以及活血软坚的作用;小柴胡能够起到疏肝胃的功效;厚朴则能够下气除满、燥湿消痰;红花可以活血通经和散瘀止痛等效用;姜半夏可以温中化痰等,将上述中药合用煎服,能够达到祛湿化痰、活血祛瘀的效果,大大的提高治疗效果。经过本研究得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同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中的肝纤维化指标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血脂指标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胶原酒精性纤维化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胶原和酰化胶原的聚集行为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