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72例临床观察

2018-08-21

关键词:主症汤加减功能性

闫 静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FD指有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等中的至少一项症状,但是无法用代谢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等解释症状产生原因的疾病。中医认为FD属于“痞满”“积滞”范畴。全球范围内,FD达到了10%~30%的患病率,由于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FD的临床疗效仍未取得满意效果,故针对本病进行有效治疗一直是消化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主要对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进行探讨,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二科住院部及门诊的F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5~60岁,平均(46.3±3.65)岁,平均病程(4.09±1.02)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3~61岁,平均(44.38±6.32)岁,平均病程(4.16±0.9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3]诊断标准,FD诊断标准应具备以下至少一项症状:①上腹痛②上腹烧灼感③早饱感④餐后饱胀不适。同时胃镜检查证实没有能够对症状解释的器质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半年及以上,近3个月和上述标准相符合,FD分为两个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F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且可以重叠出现。

1.2.2 中医诊断标准

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1]。

脾虚气滞证:主症:①食少纳呆②胃脘痞闷或胀痛。次症:①面色萎黄②大便稀溏③疲乏无力④嗳气。舌脉:舌苔白,舌质淡,脉细弦。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次症1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口服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剂/d,分3次饭后服,共治疗4周。方药: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对照组予以口服胰酶肠溶片(国药准字H21021405),3 mg,口服,tid,三餐前服用,疗程4周。

1.4 疗效评价[2]

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症状的单项记录与评价:主要症状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心感。主要症状分级记录:0级:无症状记0分,Ⅰ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记1分;Ⅱ级:症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Ⅲ级: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记3分。症状疗效判定:①显效:原有症状消失;②有效:原有症状改善2级者;③进步:原有症状改善1级者;④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或原症状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n,%)

3 讨 论

FD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胃肠病,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多从抑酸药、促动力药,助消化药及根治HP等药物方面进行治疗,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明显,但长期大量使用该类药物,部分可引起头痛、周身不适,甚至白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并且存在停药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FD虽然起效较为缓慢,但疗效确切,复发率小,故目前中医药治疗FD是疗效较为确切的治疗方案,由上述研究可见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明显优于胰酶肠溶片,可以在临床治疗上应用,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主症汤加减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