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究

2018-08-21

关键词:骨科血栓下肢

王 葵

(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骨科术后往往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其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下肢局部肿痛,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液出现了异常的凝结,尤其是多发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本篇文章的研究即充分的考虑了骨科术后患者的护理相关状况,并给予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等,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与研究,现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了120例行骨科手术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8岁,年龄均值为(38.5±20.4)岁;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9岁,年龄均值为(38.8±21.2)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相对不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护理方式较为常规。主要是检测其各类的生命体征,观察其病情状况,进行用药情况的指导等,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更加精细,具体如下[3]:护理人员定期测量记录患者的患肢周径,并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并充分的理解患者的心里,给于一定的指导等,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保证科学健康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形成静脉血栓。

1.3 评价指标

①应用本院自拟的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4]。②对两组进行骨科的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使用了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相关对比

首先,在对照组的患者之中,其在骨科术后护理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差异较大(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的相关指标要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差异较大(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骨科手术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并发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DVT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骨折患者如果形成了DVT,会导致相关器官组织功能障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者会出现肺栓塞、脑栓塞,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所以,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DVT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