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仑膦酸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2018-08-21曹苏榕

关键词:阿仑酸钠硬化

曹苏榕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 海门 226100)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症,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多发人群,明显影响正常生活[1]。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方面因素,阿托伐汀常规治疗效果一般,我院联合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96例绝经后合并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45~68岁,平均(60.03±10.05)岁;病程2~15年,均值(10.05±2.30)年。对照组年龄45~70岁,平均(60.11±10.06)岁;病程2~15年,均值(10.07±2.31)年。2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年龄以及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配合降压药物常规治疗。

观察组应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餐前30 min空腹口服,10 mg/次,1次/d。

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6个月用药治疗,治疗期间进行用药指导以及生活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患者斑块面积、C反应蛋白、骨质疏松占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包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骨质疏松占比情况对比

观察组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后骨质疏松率为10.20%(10/98)。对照组9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后骨质疏松率为32.65%(32/98)。经统计学计算(x2=14.6667,P=0.0001)。

2.2 治疗后斑块面积、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经统计学计算,斑块面积、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临床对比(±s)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临床对比(±s)

组别 n 斑块面积(mm2) C反应蛋白(mg/L)观察组 98 7.03±0.96 4.10±0.35对照组 98 10.65±1.03 6.26±0.65 t值 25.4515 28.9646 P值 0.0000 0.0000

3 讨 论

高血脂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且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骨质疏松、血管硬化以及钙化程度呈正比关系,所以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更为明显[31]。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骨吸收,且利于骨形成,从而增加骨密度。但是,他汀类药物会影响骨髓基质肝细胞,造成骨细胞负性影响[32]。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加速患者症状改善[3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斑块面积为(7.03±0.96)mm2、C反应蛋白为(4.10±0.35)mg/L、骨质疏松率为1 0.2 0%,对照组斑块面积为(10.65±1.03)mm2、C反应蛋白为(6.26±0.65)mg/L、骨质疏松率为32.65%。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阿膦酸钠联合应用实现了有效的互补效果,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斑块面积以及血脂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降压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后效果良好,利于斑块面积、C反应蛋白改善,降低骨质疏松率。

猜你喜欢

阿仑酸钠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抗骨质疏松药 服用讲究多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