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分析

2018-08-21杨丽琴

关键词:阿托血脂脑梗死

杨丽琴

(贵阳市第六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患者发病机制多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所致。阿托伐他汀对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剂量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1]。因此,本次研究结合本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33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4.1±2.0)岁。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临床CT和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泌尿系统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患者行改善循环、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给养、营养支持、扩容、神经营养剂、防止脑细胞水肿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等方式。同时给予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瑞辉只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50)进行治疗,对照组每天服用1次,每次10 mg,研究组患者每天1次,每次20 mg,2周作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选择是否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80 mg。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以及NIHSS(脑卒中量表)。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和LDL-C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情况对比表(±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情况对比表(±s,mmol/L)

组别 TG TC HDL-C LDL-C研究组 1.3±0.8 3.9±0.5 0.6±0.4 1.6±0.6对照组 1.9±1.2 4.7±0.8 1.0±0.4 3.3±0.5 t 7.124 7.660 7.000 8.199 P 0.035 0.028 0.041 0.010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后,自身血脂容易升高。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减压和补充营养等治疗方式,并且结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于剂量的掌握存在争议,因此,探究大剂量打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和LDL-C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指标和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中,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具有较高的效果。其主要是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血脂指标会异常上升,并且发生炎性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而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血栓和炎症的功效,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患者采用大剂量20 mg/d具有更好的疗效。阿托伐他汀属于3-羟基3-甲基五戊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对患者的血栓以及验证具有较好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抑制患者血栓的形成,调节患者的血脂指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还有研究指出,通过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的CRP指标[3]。诸多研究符合本文的研究观点。

猜你喜欢

阿托血脂脑梗死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