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2018-08-20王海凤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科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物问题时表现出来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等多项学科研究所需能力。高中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处在慢慢成形的阶段,注重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把生物学核心素养引入高中教学中,把单纯的知识授课变成了更为充实的课堂内容,这些都是新课改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使每個生物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并且转变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讲授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品德素养、道德素养,真正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把这些学科核心素养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学术意识,推进对生物学的认识和学习,为以后走上学术道路奠定基础。

二、 何为生物核心素养

(一) 生物意识

高中生物课程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它向学生讲述了有关人体、自然、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的知识。学生通过对生物的学习能够真正了解生命的形成、人体的奥秘、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知识对正处在即将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艰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会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善待所有的生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这对以后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控意识和独立意识都有帮助,学生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起生物意识,以正确的生物观看待世界、看待生物、看待生命。

(二) 理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需要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做生物实验时,不仅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概括、建模等多种思维方式得到结论。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运用于生物领域,还适用于其他的科目,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有所帮助。

(三) 合作探究

生物的学习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而是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紧密联系而共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发现生物问题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探讨,讨论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后,再根据不同成员的不同优势进行分配任务,全组成员紧密结合,最终得出结论。在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会遇到争议和摩擦,但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共同进步才是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合作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模式之一,只有在校园时期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四) 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学习过高中知识后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遇到社会问题时,学生不妨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公民,学生也应该积极向大众宣传环境与人类、动植物与人类、社会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宣传知识的活动中,还结合本地区的情况,运用学过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

三、 在教学中引入培养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当今世界竞争的加剧,大众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完备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等。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如何将生物核心素养引入课堂是每个生物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 利用新闻事件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责任和公民意识

教师不应该把学习的内容局限在书本,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与新课相关的社会新闻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会意识到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做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在总结学生的答案后再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利用新闻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会去主动宣传知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来。

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时,教师可以导入有关不同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学生阅读这些新闻的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讨论这些环境问题分别代表了哪些生态问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以及解决方法,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由小组代表同学发言,教师在总结完善问题的基础上,再结合新课向学生更加详细、仔细地进行讲解。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会因为之前的思考而更加集中注意力,在了解当前社会面对的生态问题后,学生会激发一份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能宣传和帮助他人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危害,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知识储备,还需要学生增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把新课的重难点做成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学时能够提前掌握部分知识,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上课会格外注意;另一方面,小组学习可以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在一起梳理知识点,在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大家可以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无法定论的问题上,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思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还加强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言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和遇到的困惑,再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提前预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薄弱点,还能训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营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有丝分裂”时,这一部分是生物课本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防止学生在课上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提前学习,在学生学习时可以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去思考。例如:有丝分裂一般发生在什么种类生物身上,有丝分裂一般发生在什么阶段,有丝分裂对细胞里各项组成有什么影响,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是什么,有丝分裂最后造成什么结果。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教科书去寻找答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完善答案,在课堂上解惑,最终可以完整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就有丝分裂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困惑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 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

高中生物中有许多实验,尽管高中时间紧迫,学业压力大,但是,实验是最能直观展现生物问题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生物的神奇魅力。学生在动手观察时,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增强合作意识,在总结实验结果时,学生能感受到不同条件下发生的不同变化,体会到生物实验的严谨和仔细。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各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对照实验,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变量,在设置实验时,小组可以一起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土壤、水分、植物种类、栽种位置、光照等都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再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变化,仔细记录下植物的变化,总结影响光合作用的种种因素。在出现问题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讨论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实验再次探究从而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原因。

四、 结语

当今世界是人才的竞争,要做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具备各种核心素养,这些素养要从学校的日常学习中慢慢培养。教师把这些素养的培养引入教学过程中,正是符合当前时代和新课改的新要求,通过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的道路上从容不迫、沉着面对各种问题。高中生物作为基础课程,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蔡文艺,周坤亮.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设计[J].辽宁教育,2014(7):87-90.

[2] 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10):9-10.

[3] 张伟.例谈“展示—释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學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2(10):29-30.

[4] 张伟.“活动—生成”教学设计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生物学教学,2014(12):14-16.

作者简介:王海凤,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