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8-20杨明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摘 要: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对教师的新要求。因而本文以高中数学学科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个人见解,希望可以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几个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核心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高中數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主要是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具有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比如数学思维的逻辑清晰、思路完善,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推理能力等。

第二,教师必须要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教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兴趣相符,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拓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点进行预设,才能确保培养的针对性,而在培养过程中则需抓住契机,切实注重问题的解决,致力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注重对其的形成性评价,才能实促进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 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对策

第一,强化学生理解,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时,培养的内容较多,比如分析、推理、逻辑、观察等能力,只有切实提升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数学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注重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促进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全面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首先要求学生对图形构造的过程进行想象,并在不同的题型中对部分定理进行动态化地理解,将知识转化成能映射的概念,平面转换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更好地对这一知识点透彻地理解。

第二,强化学生的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能更好地对真理进行检验,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和动脑,从而更好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机械而又枯燥的课本中脱离出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启发,才能更好地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有关推理与证明的内容时,需要启发学生对推理过程的上下关联的掌握,体验推理过程,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问题的处理。

第三,注重学生自我特色的培养,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课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对其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虽然数学这门学科十分严谨,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差异,切实强化对其的良好引导,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强化对其的正面引导,才能更好地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

三、 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所在,所以需要在培养对策上进行完善,加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 转变理念

学生只有敏锐地察觉到数学现象背后的真实问题,才能更好地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所以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始终坚持生本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引导其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新。以《点、直线、平面三者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空间两平面位置关系的掌握和了解,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将三者的关系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思考面面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得出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具有平行和相交关系的同时,还有重合的面面关系,这样学生就能体会敏锐观察力给自身带来的愉悦感,而教师则需要对其针对性讲解,考虑其不重合的前提下的三者之间关系的学习。

(二) 巧妙设问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时,通常而言,主要是采取巧妙的方式进行设问,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针对性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同样以上述的案例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关系之后,不直接解释定理的内容,应利用相关的设问来激发学生对其关键点的掌握。比如直线和平面垂直,而另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问另一条直线和平面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定理理解能力的考察,便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来解答问题。学生提出多种结果之后,教师就需要细化讲解定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整合思考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 因材施教

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完善。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则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中得到灵活地应用,并根据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对不同层次知识的理解,在理解中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这一工作中,切实注重现状与不足的反思,并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尽可能地将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意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朝元.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7(36):188.

[2] 沈亮.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3):22-23.

[3] 刘刚.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40.

作者简介:杨明,黑龙江省大庆市,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分形理论对湖北省属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启示
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