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8-08-20陈淑丽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摘 要: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及课程设置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同样的作为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当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来,各个学校对于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给予的重视度还不够,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也相对较少,而且,朗读教学结果并不作为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出现,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所具体起到的作用也不会太大。本文笔者根据个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范围应该是帮助学生来展开对语言的学习,但在教材中所纳入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有价值意义且对学生的学习极其有帮助以及语言比较规范的文章,也都是学生开展具体学习的一个主要的学习内容。此外,朗读作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一种较为主要和基本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能反复阅读一些比较优秀的文字,从而深刻感受到课文当中所富含的深刻情感内容,那么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是如此。但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朗读作为学生一项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出现,亦就是要求学生要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其具体的课文阅读当中来,继而进一步通過语文朗读来感受体会及传达课文当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有效地使得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激发兴趣,全员参与

伟大的教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学生对语文朗读产生了兴趣,课堂上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同时又能充分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对教师来说,能够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山水图片,同时再配上音乐,此时展现给学生的是风景如画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就会被这些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也能够对桂林山水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则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课堂中给学生引出有关课堂学习的主题内容,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朗读中来,并且对本篇课文进行品读,品评出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具体的教学情景当中对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 示范启发,掌握技巧

教师具体的朗读示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除了要做到咬字清晰以外,同时又要进一步保证文章和情感的有效结合,以进一步地给学生展示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学。让学生从朗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文中所涉及的具体的意境和情感,以及一些比较有效的文法的应用。此外,实际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要很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和快慢变化等技巧性的内容。比如,我们在学到《春晓》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试图提前教学生倾听教师的朗读节奏及语气,到朗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需要学生注意将字音延长,以此来表达其中的韵味,这样一来就能够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诗韵以及节奏所在,具体的感受到其中的美学。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把诗文的意境和语气作以完美的结合。例如,前两句中刚刚睡醒看到一些比较具体的景物描写的时候语气上则要舒缓一些,但到后面两句的时候,就要将重音部分放在“落”字上,但“知多少”这些字眼则需要读得轻缓一些,从而能够把诗人的惋惜表达出来。

三、 精读欣赏,品味课文

一般来说,出现在教材当中的课文都属于上乘之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妙词佳句挑拣出来,让其仔细品味,并附带一定的感情进行朗读。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段出现医院里的护士责怪作者不知道母亲的体重,此处可以教学生认真揣摩“责怪”一词的使用,然后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作者不用“责备”“埋怨”等这些字眼,而要用“责怪”一词呢?根据老师的提问,此时学生会特别留意该词语放到此处恰到好处,能充分将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

四、 激发学生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认知心理学在有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化研究成果中充分揭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主要是其认识主体的主动构建。并且只有当认识主体真正意识到其自身的影响以及能够决定其学习的成败因素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生动构建。站在认识论意义的角度来看,知识常常处于情境化,并且又在非概念水平上,而对于活动的感知则比概念化更为重要,因而我们只有把主体置于充分饱含吸引力及内部驱动力的问题情境的具体学习当中,方能够有效地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在朗读教学的内容选择以及朗读情境的创设方面又需要特别精心化,并且要符合和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以及开放性,以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能够将内部的学习动力得以有效地从好奇逐步的升华,成为兴趣和志趣以及理想,乃至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比如像《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磁带的课文朗读来具体感受整体文章的情绪波动以及课文情节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到这个故事真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也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过程中所要领略到的东西。

结语:像小说家说的那样,语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具体的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充分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来真正体会生活当中的语文。与此同时,又学会具体的应用,充分体验身边的语文,从而通过语文朗读来感知其中蕴含的真正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宏.语文朗读教学方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5).

[2] 郭家涛.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苑教育,2010(1).

[3] 梁向利.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N].学知报,2011.

作者简介:陈淑丽,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