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8-08-20陈莉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讲究阅读课上的评价技巧。另外,也要注重训练学生广泛而持久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使内心受到熏陶感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密切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方面,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 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话,因此,以歌曲、讲故事、看图等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把课堂的导入环节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 添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不是音乐课的专属,如果把音乐适当地添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或配乐朗诵,或唱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这样的音乐不但能活跃阅读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积极性。

(二) 插入表演,激发参与意识。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欲望和天赋,在阅读课上,如果能让学生来演一演,不仅能帮助理解词语和段落的意思,而且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本,感悟语言的魅力。有时候学生的表演会让你意想不到。

(三) 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与音乐元素一样,合理地安排学生绘画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文内容也被更加生动地理解了。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环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使课堂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二、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去理解。考虑到学生原本的知识储量有限,让学生独立去理解一篇课文是有难度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自身性格也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都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学校里的各种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非常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材施教。

三、 关注学生所思所想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密切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努力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语言却饱含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但是又不会显得那么生硬。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力求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学要尝试再现情景,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把读贯穿于整堂阅读课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悟语言的情韵,还语言以生命,从而引导学生把自己在讀中获得的体验、感悟,以自己有声的语言尽情地表现出来!

四、 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每个人都爱听好话,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表扬,学生更喜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当受到老师表扬时,学生会有一种超强的满足感、荣誉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然如果一味地只注重表扬学生,没有丝毫的批评,那么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的孩子只生活在表扬的海洋里,没有更大的进步。

记得有位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班级学生分为四组,然后让同一位老师分别和这四个小组的学生谈话。对第一组学生只表扬不批评,对第二组学生只批评不表扬,对第三组学生是先批评后表扬,对第四组学生先表扬后批评。实验结果显示,第三组学生,即先批评后表扬组的学生最喜欢该老师。调查后发现学生普遍都觉得,如果一个老师只表扬或者先表扬后批评都会让人觉得有点虚伪,但是如果只是批评的话又显得不客观,而先批评后表扬就显得既客观又真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增减效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何不在阅读教学时也用一用这个“增减效应”?

五、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一个必然趋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个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学会读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基础上,逐渐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开展广泛而持久的课外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一系列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适时地推荐给学生去阅读,引导学生把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将得到培养,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内在思想也将得到升华。

语文能力的高低关乎着一个人的生活视界,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语文学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牢牢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丰富小学生语言的积累,在语言实践中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陈莉,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