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8-08-20俞如雄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深入人心,但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几点尝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向知识化时代的转型,它要求教育要开启的是人的未来智慧,即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孕育出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核心素养是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故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新,文化的理解与继承。基于此,高中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是向学生单向传递信息,也不能是知识的碎片化给予,而应该是综合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过程。

高中语文学习要在实践中建构语言,运用语言,达到表达与交流能文明得体、自由顺畅;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得以有效提升,能严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充分的理由;要在审美活动中提高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在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的运用规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最终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总之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启学生的未来智慧。

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文化遗存,其文学性强、思想性高,可承载教学功能丰富,而教材选取的文言选文普遍篇幅较短,内容较单一,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开拓课外教学资源。下面就以《过秦论》的教学作为示范,谈论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 课内及相关文章的学习

《过秦论》课内外共有三篇,见录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选入教材的是上篇。对于此部分的学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内选文阅读,第二阶段是课外两篇文章的阅读。基于语文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教学策略上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本粗读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下面对学习阶段作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的学习策略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具体是首先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阅读课文,并鼓励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学习并释疑解惑,以疏通文意,教师只作点拨。其次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间交流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间出现频率较高的疑难问题作集中的讲析。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时要求介绍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生生、师生间交流互补,相互启发。

第二阶段的学习任务有两个:其一是完成中、下篇两篇课外文本的阅读,其二是对《过秦论》三篇作比较阅读分析。第一个任务因是课外文本,故不多作要求,只要求学生能读懂文本,把握其主要内容即可。第二个任务通过三个问题设置来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两个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如下:

问题设置:(1)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作者如何阐述秦灭亡的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文章的逻辑是否严密,你更喜欢哪一篇?请说明理由。

说明:三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答案,目的是训练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另外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只有真正读懂了文章后,才能解决此问题,其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自然得到训练。

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分析文章说理的逻辑则要更深入理解,这是思维的提升。而对于更喜欢哪一篇则是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 拓展延伸,整合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继承的培养通过拓展教材,开发其他的课程资源来实现。因教材本身的容量有限,我们增加一些与教材有关联的其他文本作为教学资源补充。《过秦论》中有提到各诸侯“会盟而谋弱秦”而“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时战国四君子“明智而忠信,尊贤而重士,宽厚而待人”。《史记》中恰巧有战国四君子的列传,所以我们可以把战国四君子列传作为课程资源,一者开发一个巨大的文言文教学专题,增加学生对古籍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二者此四篇列传有较强的文学性并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并实现理解与继承之目的。

此部分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大体读懂文本所写的人和事,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等。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提升鉴赏能力,并在完成任务后树立的文化自信。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 学习前的准备

学生手头没有战国四君子列传文本,所以事先印发此四篇列传,并且尽可能详细地提供相关的注释让学生可自主读懂文本。

(二) 所选择学习內容的几个特点

《史记》是传记作品,其所记的人物蕴含丰富的故事,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宽厚仁爱忠信的品格是民族精神,另外也有一些颇富争议的东西给了我们讨论空间。二是战国四公子列传是《史记》中的精品,代表着《史记》写人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此四篇列传可以学到较多写人记事的方法;实现写作能力迁移。三是此四篇列传总体呈现出了战国时代一些社会风貌,包含较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可提供较多的研讨内容。四是此四篇文章较长,学生能自主读完,可锻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与毅力,对阅读其他课外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了这些文本作为教学拓展资源。

(三) 课时安排

四篇文章因《平原君虞卿列传》篇幅较短一些,安排一节课,其他各篇均安排两节课。《孟尝君列传》安排在最前,且此文篇幅较长,所以放在最先阅读。《平原君虞卿列传》安排在第二阅读,此文除篇幅较短外还有就是此文的注释较翔实,学生自主阅读的障碍较少。安排在第三篇阅读的是《春申君列传》,此篇的篇幅较大,涉及的人物也较多,内容繁杂,难点较多,学习阅读困难较大,因此此文提供译文,让学生文白对照。不过我们要求学生先读文言文文本后再看译文,从而真正实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最后阅读《魏公子列传》,因为此文不但篇幅小,而且文言特殊用法的较少,学生阅读障碍也小。

(四) 指导学习过程设计

设计学习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认知的规律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读懂到理解,从感知到评价,最后到创造。为此我们设计三个层面的导学:

第一个层面: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文章,理顺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因为是人物传记,所以要求学生把握人物所涉及的主要事件。如《平原君虞卿列传》是一篇平原君与上卿虞卿的合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只要求学生把握平原君的主要事迹。如在秦国邯郸的危急时刻,平原君在毛遂的大力协助下与楚订立盟约,求得救兵;平原君采纳李同意见成功救赵等。

第二个层面:在读懂列传文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设计此项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因为此过程只有对人物传记作深入的研读后再分析思考才能得出,另外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人物的评价写出来,需要语言建构能力等。所以我们让学生读完了列传文本后小组内讨论,把得出的评价在全班交流分享。另外老师也可提供一些前人争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乱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又如魏公子信陵君有四君子之首的说法,你如何理解?请从原文中概括出依据。这些问题可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并在对人物的分析中得以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个层面: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兼顾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

《史记》中的战国四公子列传是人物传记中的精品,因人物在当时影响较深远,所涉活动较多,故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四篇列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主要通过几个问题来实现:第一个问题是“学习了四篇列传,你更喜欢哪一位公子?请简述理由。”设置此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真读懂,是否能理解作品的艺术性、人物的形象化、蕴含文化的丰富性等,特别是人物在历史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学生中应得到理解与传承。第二个问题是“你在四篇列传中还读出了哪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此问直指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引导与传承。第三个问题是“若你是当时的名士,你会到哪位公子门下当门客?请简述理由。”此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评判人物,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品质。另外要阐明自己到哪位公子门下当门客的理由必然涉及对此公子人格魅力的理解,四公子不管哪一个都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如忠义、仁爱等。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观照下,对文言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而应该全面综合考虑以文言文为载体,展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延伸,在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 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點与归宿[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7,3.

作者简介:

俞如雄,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