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引导小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美感的方法

2018-08-20周翠云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引导美感语言文字

摘 要: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大都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进而学习的名家大作,取材用心,辞藻华美,无不体现着语言文字的美感。老师在指导同学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时应有一定的基础。如何引导同学们学习好名家名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引导;语言文字;美感

一、 激情入境,引发语言文字的美

指导同学们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其本质就是指导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活动。如果没有情感的加入,同学们是体味不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因此,有必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感情投入的引导。当学生们饱含深情时,学习效率会更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激情入境,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环境中释放情感。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对诗句逐一进行配图配乐。二是以情激情,进行感情的传递。小学生的文学底蕴一般不高,语言文字基础薄弱,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体会到语言的美感,此时就需要老师通过表达将自己体会到的语言文字的美传达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语感,还能促进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 品味词句,生成語言文字的美

思想美、艺术美是语言文字美的两种表达方式,无论是课本内容体现的思想美,还是课本内容体现的艺术美,这些作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内在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而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对咬文嚼字的学习,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这一历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品味词句,产生独特的语言文字美呢?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老师授课不能照本宣科,使学生产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在授课形式上应当丰富多彩,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内容上要注重理解,不能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字面上,而不去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内在东西,那么同学们体验和感悟就是陋劣、纯真、缺少深度。其次,采取多种方式从词句入手。对于词句可以采用近义词、反义词、同义句转换等方式,进而加重难度对语句段落进行分析。例如,将近义词与文章中的原词进行替换后,再阅读品味其中的不同之处,经过反复推敲辨别,使得学生体会到文章原词的准确含义以及所要传递的情感。最后,感受作者的感受。体会文句应用的恰当,应用词语来斟酌自己体会,从而体味语言文字的美,这是从词语的角度,从应用的角度来说的。我们不仅如此,还要让同学们在重点文句中品悟文章表达的真情。凡入编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辑精心斟酌的名人佳作,对于同学们成长教育均有启发。因此,我们老师在语文讲授中,尤其要注意对重点文句的点拨,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同学们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三、 引发想象,再现语言文字的美

同学们不仅有杰出再现语言表象的本领,而且还具有杰出的再生想象的本领。想象就是让同学们将课文中的重要语句情境化,通过引导同学们将课文中部分文句情境化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美感。在课文讲授中,我们老师要指导同学们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同学们能够快速地在大脑中显现有关表象,展开与之相关的联想与再造想象,让课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美和表达美得以再现。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启发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西沙群岛,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瑰丽无比,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是鸟的天堂,到处都有鸟蛋,各种鸟叫声犹如美妙的交响曲;西沙群岛到处都有贝壳,孩子们在拾着五颜六色的贝壳……同学们遨游在想象的国度。在脑海中产生一幅风景优美、美丽富饶的画卷,从而陶冶了同学们的整体美感。

四、 朗读成诵,强化语言文字的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意思就是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体味出语言文字的美。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引导,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作者文字背后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的理解,学习字词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理清文章的脉络,积累文学底蕴。作为老师,不仅要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还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使课文中人、事、景物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同学们的大脑中一一再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与文章的作者感同身受。通过反复朗读,学习优秀文章的字词句段、行文结构,甚至是整个文章的风格,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加工处理,积累成写作的素材,不仅能够提高文字水平,还能够阐扬想象力,增强阅读鉴赏水平,强化语感。如讲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通过采取指名读、引读、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反复诵读中,体味出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时优美用词、用句,从而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国弱被欺的“痛”,要求同学们记住这段历史,进而激发同学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复兴而自强”的情感。

事实上,在实践中不同的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上,方法不尽相同,不胜枚举并且各具特色。笔者以上的论述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一起专研,共同致力于培养小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周翠云,中小学二级教师,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涟水县向阳小学。

猜你喜欢

引导美感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