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灵的圣火

2018-08-20鲁玲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尊严爱心温暖

摘 要:世上的很多东西,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越分越多。你也许会问:“那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那就是爱!”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不爱孩子的人,怎么能教育孩子呢?孩子不是等着灌满的瓶子,而是待燃的火,教师只有用爱去温暖他们、打动他们,和他们心相通,情相通,才能点燃他们心灵的圣火。

关键词:爱心;温暖;“尊严”

1996年9月,我走进了顺城中心小学,做了21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孩子。他叫鄂××,他有着一个比同龄孩子更难忘的童年,这是因为对于半聋半哑的他来说,人生的遭遇就是从苦难开始的。还是在襁褓中时,一次泪水不慎进入他的耳朵里,粗心的父母全然不知,这竟造成了他们终身的遗憾。鄂××仅能凭口型、手势分辨大人在说什么。

在含糊不清的發音中,在小伙伴的歧视中,鄂××慢慢长大了,成了我的一名学生。他性格孤僻、目光呆滞。上课听讲非常困难,只能靠老师的嘴型听课,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我只好给他吃小灶。上课时我有意放慢说话速度,极力使口型更加明确,但一段时间过去了,效果并不理想,我心急如焚,暗地里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没有办法改变他目前的状况吗?”恰在此时,我阅读了一篇关于美国残疾作家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故事。

海伦之所以能克服黑暗、无声的折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就是因为她的老师安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吗?如果我对他失去了信心,他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我应该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怯懦、消除敌意、恢复自尊,从而改变他整个的人生命运。从那时起,在课堂上,我以激励、表扬为主,鼓励鄂××举手发言。

记得一次语文课,在我一再的鼓励下,鄂××终于胆怯地举起小手,我点了他的名字,当他用细微而含糊的声音将“木筏”读成“木麻”时,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他“扑通”一声坐下来,接下来便“呜呜”地哭了。

我下意识感到,这哭声里埋藏着孩子绝望、无助的呐喊,他是要大家还给他“尊严”啊!此时此刻,我心如刀割,感到一阵阵剧痛,三步并作两步走下讲台,轻轻地把他搂在怀里。

我哽咽着说:“鄂××能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勇敢发言,这难道不值得你们学习吗?你们天生有一副亮丽的嗓音,他也想和你们一样啊!可你们知道吗?他每读一个音节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听不清,我们可以做他的耳朵,他说不明,我们可以做他的嘴,我们都来帮助他,相信上进的鄂××很快就能赶上来。”孩子们听完我的话,都悄悄地低下了头。

打那以后,同学们都争着帮助他,班级里掀起了帮助他的热潮。鄂××自己也非常努力,成绩较以前提高了很多。

在我班还有这样几名学生,学习处于中下游,经常不完成作业,并且在班级中“惹是生非”。说实话,真是一提到他们我就一个头两个大。可是对他们除了呵斥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能怎样呢?他们依旧是“我行我素”,于是我就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并试着了解他们,在一阶段的接触中,我发现其实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可爱天真,他们会和你说些他们认为感兴趣的或有意思的事情,不经意间他们也表达他们的困惑与苦恼。他们渴望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被关注,那我们何不给他们这些呢?

于是,我一有机会就抓住他们的优点适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与信任,使他们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特别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少了对他们的大声呵斥,而多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问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谈谈他们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注,少一些批评”这种“两多一少”的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我还经常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敢于“推销”自己。在马上就要举行的跳绳比赛中,多数参赛队员都是班级的“后进生”,他们已经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为班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是什么力量给了他们的转变,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也是爱和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并为之努力。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励,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我想说:“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不在于你居高位、享安逸,而在于觉得自己是别人所需要的,是使人感到亲切并给人以力量。”我更坚信:只有将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付出辛苦、汗水才能燃起他们心中的每一束圣火,迸发出朵朵绚丽的火花。

作者简介:鲁玲,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市顺城区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尊严爱心温暖
温暖冬夜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爱心树(下)
温温暖暖
爱·温暖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