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研究

2018-08-07李青山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自我概念

李青山

摘 要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所谓“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1]职业生涯规划既然是辅导员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就要满足对自身各个要素的主观评价。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

关键词 自我概念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 发展阶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4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eer Development Based on Schwark's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Theory

LI Qingsha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Abstract Self concept (Self-Concept) is the core concept of Schwark theory. The so-called "self concept" refers to [1]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his interests, abilities, valu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Since career planning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lf-worth by counselors, it is necessary to satisfy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each fact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Schwark's "self concept" development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v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areer.

Keywords self concept; career of college counselors; research 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1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现状分析

1.1 政策导向明确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环节,[2]它们促使辅导员向着其角色进一步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政策导向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是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3]

1.2 价值观认同度高

价值观是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信仰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体现在准入关上,在高校辅导员配备和选聘基本条件上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事业心和责任感、宽口径知识储备、价值引领工作能力、纪律观念”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事实上,从事辅导员的主观认识也与客观要求相印证,不论走上这一岗位的原因如何,经过一个周期的工作,辅导员基本都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循辅导员誓言,这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相关。同时,辅导员工作的地位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对引导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1.3 职业能力欠缺

职业能力欠缺是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更多地侧重于实践锻炼,而专业知识则倾向于实践积累层面。辅导员很少有专门的设计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由于专业背景、培训时间、生涯平衡、个人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专业知识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职业能力要求提高和工作年限的增多,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和职业生态高原反应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稳定性。

1.4 职业生涯失衡

众所周知,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在传统意义上,以多、杂、小、碎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定位,这也是辅导员生涯中工作角色过于突出,无法满足家庭、生活、休闲等诉求,导致生涯失衡的现实原因。这种生涯失衡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很少有辅导员谈及自己的职业目标时,表示自己的生涯规划是经過量化的,且在量化之后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辅导员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和角色分配问题,大多数辅导员的家庭和工作很难区分开来,他们认为辅导员工作是长线工作,如果不能够深入和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很难开展好,这种强调单方面付出的生涯模式,会对辅导员生涯成长造成伤害。

2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的启示

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认为,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取决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实现自我的机会。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寻找自我实现的机会,主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欠缺的问题,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辅导员对个人职业前景的规划,了解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及个人的发展方向,提高辅导员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可以增强辅导员其对工作的认同感,自觉提高职业素养,调适职业心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发展动力。[4]

生涯平衡理念是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职业内容是影响高校辅导员生涯平衡的重要瓶颈。对于辅导员职业生涯失衡的问题,舒伯“自我概念”发展理论的阶段成长的划分可以对辅导员生涯平衡提供实证性作用、成效、不足和改进策略,可以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帮助辅导员明晰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特征,为高校辅导员在生涯平衡的基础上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提供政策支持和实施保障。

依据舒伯“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亦应有五个阶段的生涯发展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辅导员面对及完成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则体现了个人的生涯成熟度,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这些阶段之间可能有交叉,但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同时,在辅导员生涯的不同阶段,也可以经历由这五个阶段构成的“小循环”。[5]

3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研究

3.1 第一阶段(成长期)

辅导员开始接触学生工作的第一个周期(3~5年),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辅导员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概念和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了解学生工作的意义,进而树立和职业匹配的价值观,这种意识观念的树立将决定辅导员的职业生涯长度。这个阶段对于在岗的每一名辅导员来说都可以轻易实现,因为接触的新事物的新鲜感和工作的好奇心,可以实现他们的初步成长。

3.2 第二个阶段(探索期)

辅导员开始通过工作的总结和重复等机会,对自己的职业进行探索,收集相关信息,尝试对于职业的一些设想,这个阶段往往在学生工作的3-5年以后出现,8~12年结束,有的辅导员甚至要更长时间度过这个周期,有的辅导员甚至从始至终没有走出这个生涯期。可以说职业能力和职业信心将决定辅导员能否顺利度过这个瓶颈期。

探索期往往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倦怠期,有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期和探索期竟然是完全重叠的,这时期辅导员会因为事务性工作的繁重压力、缺乏正确的职业引导、对发展前景困惑、工作挫折期的不适应以及研究能力的缺失、甚至是家庭平衡的丧失从而退出这一阶段。因此,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是帮助每一名辅导员进入事业的建立期,但核心任务是引导辅导员度过艰难的探索期。

3.3 第三个阶段(建立期)

辅导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在这个领域中逐步稳固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就是在选择的职业领域巩固地位,并力求提升。这一时期通常是辅导员最具创造力的时期,是生涯发展的高峰期。合理的辅导员职业建立阶期的形成应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建立的完善的辅导员成长体制,良好的辅导员梯队建设(老辅导员的传帮带),以及辅导员自身具备的较高的职业素养。而这个阶段只有部分辅导员可以实现,是因为三要素中的前两个要素还不完善,目前能达到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往往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这部分辅导员最终会形成坚定的职业信仰。

这个阶段的周期大概发生在工作8~12年左右,在工作12~16年左右结束,持续周期只有4~5年,且并不是很稳定,一般来说,这是辅导员事业上升的黄金期,如果超出这个期限仍没有完成任务,辅导员事业将无法建立起来,而提前陷入事业的“中年危机”,迷失前进方向。这个时期的辅导员面临职务、职称的挑战,以及在专业领域的科研任务,应大幅减少事务性工作对他们的束缚,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并给予必要的平台支撑,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辅导员专业方向,进行课题、论文等高水平研究。

3.4 第四个阶段(维持期)

这个阶段是辅导员生涯最长久,也是最稳定的一个阶段。辅导员通过不断地付出努力来获得生涯的发展和成就,避免产生停滞感。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更新知识与技能,并不断创新。这个阶段相对建立阶段更为困难的是,它需要輔导员持续的开展学习和研究,保持技能的创新以适应学生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而巩固建立期的专业研究成果,并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个阶段持续时间也是最长,对于树立“终身辅导员”理念的辅导员来说,可以达到15~20年。

3.5 第五个阶段(退出期)

正常的一项职业的生涯,或者说我们从事的某项事业,应该是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人已经有意退出工作岗位并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职业角色的分量逐渐减少。辅导员事业也是如此,这个周期一般发生在退休前3~5年,但辅导员仍可以在退出前,依靠毕生的经验和成就发挥良好的职业作用。

4 结语

就目前的辅导员生涯来说,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选择在成长期退出,但绝大部分人会因为探索期的失败而提前结束了这一阶段的任务,直接进入退出期。依据舒伯“自我概念”理论对辅导员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指导辅导员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在了解个人的自我需求基础上,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挖掘辅导员的工作潜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达到辅导员的发展与组织的利益与目标相符合的共赢。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17BSZ038)

参考文献

[1] 舒伯.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M].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953.

[2] 周家伦.高校辅导员:理论、实务与开拓[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 叶绍灿,李永山,钟军.基于结构方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9).

[4] 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

[5] 唐闻捷,王占岳.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自我概念
长春市朝鲜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关于高职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基于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自我概念的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学生的自我概念与英语教学
自我概念一致性对网购感知风险的影响
对三名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