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析

2018-08-07王桂华唐彦君张冰冰侯喜林赵蕊余丽芸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方法

王桂华 唐彦君 张冰冰 侯喜林 赵蕊 余丽芸

摘 要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含义、特征、方法及主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方法。研究认为,研究性教学会推进课程的改革,革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性探索,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05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Teaching

WANG Guihua, TANG Yanjun, ZHANG Bingbing, HOU Xilin, ZHAO Rui, YU Liyu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iterature teaching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expound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nd main modes of research teaching. On this basis,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research teaching are explored.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research-based teaching will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innovate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change students' passive acceptance into active exploratio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fost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research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valuation

1 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选择、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获得。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者应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教学过程,研究性教学是师生在既有知识、经验的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发现问题,借助于一定的新知识去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即要求教师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应用研究型思维和探究性学习去理解,去发现,去体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

2 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1)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性:从学习论来讲,所谓学习的过程,即达到学习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学生不经过自己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况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養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3)开放性:研究性教学强调开放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

(4)能动性:研究性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的层面上的,它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宗旨。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5)独立性:独立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在授课之前,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讲授,主动接受知识,解决在独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种独立学习与传统预习有本质区别。

(6)超前性:研究性是先学后教,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模式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即学生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头脑里原有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和掌握。

(7)参与性:参与性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其目的在于形成平等、和谐、热烈的探索氛围。宗旨是要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3 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置情景,提供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或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料证明、理论验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应用知识、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实验探究法: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设置实验目的、讨论实验要求、分析实验对象和条件、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广泛参与实验操作,动手实验,观察实验,记载实验,分析实验等。

(3)案例分析法: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案例作为教学剖析的对象,和学生一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象,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化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活动体验法:主要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环境,体验人物心态,体验事物发展过程等等。

4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模式

(1)问题解决模式: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提出问题 → 搜集科学事实 → 探求解题方法 → 得出科学结论 → 运用新知识。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使他们产生问题,并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要指导学生正确搜集和选择科学事实或探究事实的条件。然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索,进行假说、讨论或归纳等一系列再发现的认知操作过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乃至得到创新性的解决。最后,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自主研究模式:即学生发现问题 确定题目 → 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 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 撰写研究报告。自主研究就是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开展亚久,最后提交研究成果。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自由性很大,所以他们具有个性特点的才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从始至终,指导教师似乎都像一个“局外人”在欣赏着自己学生的成长,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其中,更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而已。这一模式的实施空间最大,运用范围最广。

(3)课题参与模式:即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不仅可以为课题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学术发展的尖端知识,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实践的大课堂里,让学生在教师成熟的科研思想的熏陶下,在严肃缜密的科研氛围中,学生会获得在传统式教学中永远获取不到的宝贵经验和成长体验。

5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1)学生的学业评价。要改变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采用习题、讨论、项目训练、随堂测验、期中考试等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可采取开卷、半开卷、口试、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特别重视评价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成果。

(2)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制订能够客观反映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如授课形式、课程组织、知识信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激发兴趣、课堂效果等指标和能体现教师教学个性风格、教学改革创新成分的指标。

反思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失去活力。为此,我们要改变重继承轻创新、重知識轻能力,推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通讯作者:余丽芸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基因工程》课程为例)(SJGY2017044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部分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资助。(GBE1317024)

参考文献

[1] 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3):7-11.

[2] 刘智运.高校研究性教学的特征[J].江苏高教,2006(2):150.

[3] 黄亚平.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7-180.

[4] 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6(6):111-112.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