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海悟道 心随笔动
——我的学书之路

2018-07-31程言

中国篆刻 2018年7期
关键词:临帖硬笔字帖

与写字结缘,由来已久。幼时,我的识字就是由大门口的对联开始的。我上学较晚,那时,没有幼儿园,托儿所,长到七八岁,直接上小学。所以,四岁以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由下班后的父亲带领学习左邻右舍大门上的对联,寒来暑往,在上学前我竟然能认识好几百个汉字。因为有此经历,所以我对汉字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上学后,最早接触硬笔书法是小学五年级时,语文老师送给我一本庞中华老师的字帖,我如获至宝,每天都照着写写,那时,也不懂怎么临帖,反正就是照着乱写而已。断断续续,我接触过好几本字帖,有高继承老师编写的,王正良老师的,还有一些唐楷,欧颜虞柳等等。虽然看得多,但是都没有很认真地临习,因为没有老师教,自己也不懂,故一直未能入门。后来,学业紧张,练字就搁置了。

上班后,由于工作关系,身边学习书法的老师越来越多,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又重拾兴趣,临起了帖。先临柳楷,后攻赵书,软硬双修,一段时间后,仍不见起色。后来,我决定先攻硬笔,然后由硬笔转入软笔。有了思路后,我竟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2012年,我在赵战强老师的建议下从临习文征明《草堂十志》入手,转而《琴赋》,后来又临习魏碑,《石婉墓志》《元瓒墓志》《李壁墓志》等。五年多来,我临帖不辍,终于越写越有感觉,越写越有劲头。随着学习不断深入,我接触到的好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我认识的书法高手也越来越多,赵战强、田智勇、许邦志、古福林、魏建国等,我愈发感到自己的不足和肤浅,这也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向高手学习,向好作品学习,向古人学习。古语常说:“书不临帖,必入野俗一路”。临帖是与古人对话,继承才能发扬,不认真临帖,就不能领略到古人丰富的书法内涵和高超的书写技艺,就不能真正感受古人的人文情怀。所以我们要学习传统书法,要坚持和传承中国书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旦认定了这条学习书法之路,不管多难多险,我必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古诗三首

节临《李壁墓志》

节临《李壁墓志》

节临《李壁墓志》(﹃略﹄后缺﹃无﹄)

猜你喜欢

临帖硬笔字帖
周玥函
楊雅然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小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