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果的观察

2018-07-23刘作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控普外科国药准字

刘作民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鹤壁 458030)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损伤组织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术后镇痛越来越为当今医学所重视[1]。持续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亦会迫使患者减少身体活动,易引起静脉血栓、褥疮等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自控镇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药物浓度维持恒定、镇痛效果好等优势,且用药量合理,注重镇痛的个体化,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3]。但目前临床对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探讨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普外科大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 40~76岁,平均年龄(57.40±6.51)岁;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1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例,胃癌根治术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7.56±6.42)岁;ASA分级:Ⅰ级32例,Ⅱ级1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例,胃癌根治术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为首次普外科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无手术麻醉禁忌证;意识清楚,且理解能力正常,能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症状;未合并严重休克或感染、脓毒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2)排除标准:术前已行留置导尿或有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者;有精神疾病病史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系统疾病者;有阿片类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过敏史者。

1.3 镇痛方法 对照组行间断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视镇痛效果可6 h重复给药。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与硬膜外导管或静脉通道相连。静脉镇痛用药:曲马多(国药准字H20050618)500 mg+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03688)0.2 mg+氟哌利多(国药准字H35020522)5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硬膜外镇痛用药:吗啡(国药准字H21022436)3 mg+氟哌利多(国药准字H35020522)5 mg+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31022840)150 mg。两种方案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患者均在手术关腹时开启镇痛泵,镇痛药物的配制、镇痛泵的安装及拆除,均由麻醉师执行。镇痛泵以2 ml/h匀速输入,平均置泵时间为48 h。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开始镇痛后4、8、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RSS)。VAS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RSS评分总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镇静效果越差。(2)记录两组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开始镇痛后4、8、12、24、48 h的VAS及R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分,±s)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分,±s)

注: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手术创伤和强烈刺激引起的疼痛为继发于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者通常在麻醉药对机体作用逐渐消失时,感觉开始恢复,疼痛逐渐加剧。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时还可影响疾病的转归[5]。因此,及时有效的术后镇痛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6]。传统的术后镇痛常采用间断肌注或静推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但需多次注射,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易对肾脏产生潜在性的损害[7]。目前,自控镇痛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术后镇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控镇痛具有给药迅速、及时的优点,可提高患者休息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疼痛所致的不良反应[8]。研究表明[9],理想的术后镇痛,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情恢复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开始镇痛后4、8、12、24、48 h的VAS以及R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控镇痛在普通外科大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间断肌内注射镇痛。目前自控镇痛的优势及价值已得到多数学者认可,但自控镇痛使用的止痛药一般是吗啡、芬太尼、阿片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抑制肠蠕动,故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自控镇痛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普通外科大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自控普外科国药准字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更正声明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成功来自于自控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