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瘀降浊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AKI的研究*

2018-07-23祝轩朱会英张春燕曾健球何泳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浊法肾功能证候

祝轩 朱会英 张春燕 曾健球 何泳谦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中医医院 广州 511300)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因脑部血管突然崩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引发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以一侧脸部、手臂及腿部突然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低于3个月,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缺失,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AKI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明显增高[2]。本研究应用中医祛瘀降浊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AKI,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后AK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 41~74岁,平均年龄(59.6±3.4)岁;专科及以上学历10例,高中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1±3.7)岁;专科及以上学历11例,高中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且伴有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少尿(<400 ml/24 h)或无尿(<100 ml/24 h)等,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后AKI,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原发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意识障碍以及依从性较差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调控血压血糖、预防与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等;停用可能具有肾毒性及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予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93175)1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祛瘀降浊法治疗:生大黄8 g、川芎10 g、地龙 10 g、黄芪 15 g、茯苓 15 g,阴虚者加麦冬、生地各10 g,阳虚者加制附子8 g(事先煎至备用),腑气不通者加枳实、厚朴各10 g,湿热者加泽泻10 g、薏苡仁15 g,水煎取汁100 ml口服(吞咽障碍者鼻饲),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75%~94%;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50%~7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率<5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包括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3)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晕眩、上腹部不适、呼吸困难、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r、BUN、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s)

?

3 讨论

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1位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因素[3]。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脑卒中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发现[4],脑卒中患者易合并急性肾损伤,早期多伴有食欲不振、血液动力异常、体液丢失、动脉容量不足及肾动脉闭塞等症,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增加治疗难度。

随着近几年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兴盛,中医专家学者加大对中医药研究力度,以期用汤药调节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促进机体康复[5]。急性肾损伤归中医“水肿、癃闭”范畴。脑卒中发生后,脾失健运,肾失水化,痰浊、瘀血阻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邪不去而下阻于肾,肾脏气化失职,水湿浊邪不能排出体内,发为本病。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治宜以祛瘀降浊法为主,祛邪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化浊。研究所拟方剂中,生大黄可攻积导泄、祛瘀止血、清热泻火;川芎味辛、性温,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且有抗菌、利尿等多重功效;地龙可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有效改善少尿、无尿等症状;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保肝、利尿的作用;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活血、利湿降浊之效[6~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 SCr、BUN、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祛瘀降浊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后AKI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浊法肾功能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健脾化瘀泄浊法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氯吡格雷药效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两种定量试剂检测D-二聚体的评价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