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2018-07-23李士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病程阻塞性

李士瑾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内科 郑州 45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属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病程较长,致死率较高,且与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等,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加上长期的慢性消耗,易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据报道[1],至今我国40岁以上人口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约为7.5%,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西医临床治疗多以支气管扩张、吸氧、抗生素消炎等为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0.30±2.90)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60±2.10)年。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59.90±2.70)岁;病程 1~14年,平均病程(7.40±2.0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存在药物禁忌或过敏体质者;伴有精神疾病及意识不清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以西医疗法,包括吸氧、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剂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施以中医辨证疗法治疗。(1)痰热壅肺型:临床表现为持续咳嗽、咳痰,痰色发黄且黏稠,伴有喘息、发热、胸闷等,治疗应以清肺化痰为主。方药组成:麦冬、桔梗各8 g,川贝、清半夏各10 g,瓜蒌15 g。(2)痰湿壅肺型: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满、呼吸困难,痰多且色白,舌苔白腻,治疗应以祛痰燥湿为主。方药组成:陈皮、茯苓各10 g,橘红、厚朴各8 g,清半夏15 g。(3)兼证者:合腑实证加杏仁10 g;合血瘀症另加红花10 g,当归10 g;合痰湿闭窍证另加苏合香2 g;合痰浊郁闭证另加黄芩10 g,金银花10 g。以上方剂均加水熬至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100 ml/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期2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变化。(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3)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无效:临床症状及PaO2、PaCO2水平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有效: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aCO2下降>10 mm Hg,PaO2上升>10 mm Hg,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PaO2及PaCO2水平接近或恢复正常。正常值:PaO280~100 mm Hg,PaCO235~45 mm Hg,FEV1/FVC>8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及PaCO2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水平比较(mm 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水平比较(mm Hg,±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VC、FEV1、FEV1/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呼吸系统疾病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慢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之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当疾病进展至呼吸衰竭时,患者常有通气不足、CO2潴留、PaCO2升高等现象,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神色异常及周围循环衰竭等[3]。西医临床治疗多以吸氧、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剂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肺胀”范畴,心肺同在上焦,肺主气,心主血,肺气不利,致脉瘀阻,血行不畅,痰湿阻滞,形成瘀证,其常见证型包括痰湿壅肺和痰热壅肺。痰湿壅肺型患者治疗宜祛痰燥湿[5]。本研究中所用方中,清半夏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祛湿化痰;厚朴降逆平喘,燥湿除满;橘红性温味辛,可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痰热壅肺型患者治疗宜清肺化痰。所用方中,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瓜蒌性寒味苦,可清热涤痰、润燥清肠;清半夏燥湿化痰;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麦冬润肺生津,清热止咳。对于合腑实证者应另加杏仁10 g,能够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合血瘀症者另加红花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润燥通肠;合痰湿闭窍证者另加苏合香抑菌、抗炎;合痰浊郁闭证者另加黄芩清热燥湿、祛火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配伍,对症下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 FVC、FEV1、FEV1/FVC以及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病程阻塞性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