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程也许在遥远的地方,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只要你说出一个未来”展评

2018-07-23邸叶焱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馆面貌水墨

邸叶焱

展览链接:

前程也许在遥远的地方,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只要你说出一个未来

展览日期:2018年3月11日—5月6日

开幕时间:2018年3月11日(日) 3—6 pm

展览馆:谷公馆(中国台北市)

地 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 号4 楼之2

艺术家:陈敬元、郭俞平、简翊洪、罗智信、汪绍纲

主办方:谷公馆(中国台北市)

“前程也许在遥远的地方,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只要你说出一个未来”于2018年3月11日在台北谷公馆开幕,展期两个月,刚开始接触这个展览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没有接触过台湾艺术家,也不了解台湾的艺术现状,而此次谷公馆的展览让我看到了台湾当代艺术的部分现状。

谷公馆是台湾新一代画廊代表之一,此展馆是以台湾当代艺术家为基础,并衔接了整个中国当代华人的艺术,延伸至亚洲的当代艺术等,在国际艺术当代语言的前提下,思考台湾本地的文化特质,并展现本地艺术面貌。

对我而言,喜欢一个展览,可以是瞬间的感动,也可以是对文化的追寻,此次展览对于不太了解台湾艺术的我来说,感觉到了一种放松与希望。我关注的每个展览,每幅作品,都会找相关的切入点,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及作品所映射的现状,这次展览也不例外,一句歌词,一段历史,一种创新,带给我新鲜与感慨。

“前程也许在遥远的地方,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只要你说出一个未来”。这是一句歌词,怀旧的同时,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这也是高度概括台湾发展的一句话,这首歌名字叫《飞》,是三毛作词,1985年潘越云演唱的,听完这首歌,我的思绪是放飞的,歌曲给了我自由追寻的感觉,而最终的歌词,你是我的,只要不放弃,也道出了艺术家的本质,在当初承诺的地方开始,不忘初心,到达的未来是自由而坚定的远方,找寻自我追求艺术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的离别也许不会在机场,我们到达的远方,也不是限定在地理位置上的远方,所谓的遥远更像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未来,具有里程碑意义。追寻,可以是一种希望一种态度一个梦想。从忙碌的发展中抽身,脱离尘世,让艺术带领我们追寻一方净土。从这首歌开始演唱到如今,30 多年过去,2018年,我们不是流浪,是去追寻。在从城市到乡间都有些缓慢的漂浮中,在雏形还有待更精准更深刻地雕琢出自我面貌特色的时分。

罗智信 Foam to Form 石膏、钛粉、塑胶蛋、蛋壳、夹板、玛瑙、轮子、风干陶土、压克力颜料 18×22.5×24cm 2015年

此次展览,就是一个聚集五位台湾年轻艺术家的展览。这是一个多元的展览,有绘画,有装置,也有摄影、水墨等,这是艺术家对艺术以不同实践方式的探索与认同,也是一个关于台湾年轻一代在发展历程中继续前行的展览,此次展览中将艺术家的态度传递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与面貌。这五位艺术家气息相通,彼此熟悉共鸣。在他们的作品身上,可以看出新一代台湾当代艺术家的征兆与特质。

展览中五位艺术家风格不尽相同,罗智信的装置与摄影作品,从微妙的日常生活里看见大环境的端倪,也不只是“日常”这样的流行用语,作品里面有许多往下探寻的“真实”:那些无生命的物的转化都是人在大小事件中的蛛丝马迹。

他的作品《Foam to Form》用到了生活中用来包装东西的保丽龙泡沫,展现了泡沫具有雕塑形态的状态,这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我们平时只关注了保丽龙泡沫板的功能作用,用来包装防摔,但忽略了它本身意义上的形式美,泡沫本身生产出来就已经为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具备了固定的形状,它本身就具有了塑造的美感,此雕塑也向我们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用品的形式美的意义是什么,这也让我想到一句话,“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的性质大于艺术一直以来带给我们的装饰性的定义。

陈敬元的绘画,用画笔追寻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他的绘画有种西方神话故事的状态,他捕捉到文化间微妙的感性,创作出看似毫无头绪,不具虚实意味,却又可以反映文化本质的作品。在他所信仰的行星运行的能量里,去追寻真实世界的道理,那是他期待中的世界的面貌,也许也是许多同代人期望中的可以归属的世界的角落。

简翊洪的作品内敛含蓄,以水墨为主,简翊洪的水墨饶富趣味,作品中以简单重复出现的全裸男性人物,以富于想象的幽默趣味勾勒出场景,具有现实意味,画面的塑造与传统中国绘画很是接近,以笔墨线条勾勒简单的生活场景或夸张荒诞的场景,将自我的情怀融入作品之中,展现给观者既真实又虚幻的看似生活中的场景。将历史与现实相衔接。水墨在城市与乡间的边缘游走,那些像是隐身起来的非主流的人物,好像我们今日此地,每个人都将隐约面临的状态。

简翊洪 天使也解救不了暴力Ⅰ 水墨设色,纸本 36×38cm 2017年

简翊洪 天使也解救不了暴力Ⅱ 水墨设色,纸本 36×38cm 2017年

陈敬元 Half for the story,Half for you 油画画布 27×35cm 2018年

陈敬元 锤子和凿刀 油画画布 21×18cm 2018年

郭俞平 幻肢树 棉纸,压克力颜料,墨水 79×54cm 2018年

郭俞平 轮 棉纸,压克力颜料,墨水 97×70cm 2018年

汪绍纲 一划 单频 2018年

汪绍纲的录像是一个单频录像,单频就是一个波段频率的接受与发射,他想要记录下现世里生命的状态。他的影像作品将现实与虚幻结合,将现实看作幻想,捕捉生活中的片段,持续对台湾的历史进行研究。如果有家族记忆,如果有一些真实的历史片段,都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种种,连接回自我,然后思索人的价值所在。

郭俞平的作品与台湾的历史关联很多,展讯中写道:“她总在旅行,她在旅途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毫无保留的面貌,就如同她的画作,她的录像的镜头,都是自己肉体与面貌的痕迹。艺术家们在过去累积的创作中,不知不觉已经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台湾年轻人的面貌:他们清澈,清新,有时天真。可是,他们不再愿意原地打转,拒绝不成熟装嫩,他们准备要去追寻,也是建立。这一刻,可能走到了一个要集中精神有所作为的新的时代开端。”她的作品将历史的演变转换成现代性的素材,来展现一种新的风貌,她的创作背景显而易见,画面色彩鲜明,有种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从中我们可以读懂她的政治沉思。

整场展览都基于台湾的人文历史,将一些观念冲突与发展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从中探寻了发展到当下的意义,我们也憧憬着探索艺术的新突破,发现不同地域下艺术的多种形式的美。

猜你喜欢

公馆面貌水墨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沈阳远洋公馆
上海季公馆
水墨
新·面貌
Vanke’s Empire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