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画记

2018-07-20第代着冬

安徽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书法力驼背

第代着冬

我幺爷是个认真的人。他在我们家族中排行老幺,但受到的教育并不低。他读过初中,学过阴阳,一肚子的知识让他与众不同。在现存老照片中,他有一张在墙壁上的镜框里被挤歪的照片,他那时看上去不到二十岁,手里握着一本历书,面相老成,却隐隐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惊恐表情,仿佛他是一只刚从鹰爪下挣扎脱身的公鸡。我爷爷说,自从幺爷照过那张照片,就一直在一本历书指导下生活。

爷爷对幺爷拘谨的生活方式不以为然,他说,幺弟,生活像犁田,你得顺着牛,而不是跟牛拗劲。幺爷说,哥,我是顺着的呀。爷爷说,你顺着啥?你是顺着历书,历书让你种树你种树,历书让你出门你出门,你并没顺着生活。幺爷说,顺着历书和顺着生活不一样吗?爷爷说,当然不一样,它们一个印在纸上,一个在云朵下面奔跑。幺爷被爷爷这句话噎住了。按说,他握着历书在江湖上行走几十年,见多识广,没有接不住话的道理。但爷爷这句话确实过于蛮横和刁钻,令幺爷猝不及防。他嘴里嘟哝着,如同在轻声呼唤那些下落不明的词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一个处于下风又不得不上台的拳击选手那样,以攻为守地说,哥,你要是这样说,我倒坚持怀疑你把人画走的法力。

在我们寨子里,除幺爷之外,人人相信爷爷有把人画走的法力。他之所以获得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本领,跟头年的一场大水有关。夏天,我们寨前的小河涨了一场罕见的大水,爷爷像往常一样扛着一根抓钩,到公路下的河岸上去捞浮财。浮财是从上游漂下来的无主财产,有树木,家具,如果运气好,也能遇见活着的牲畜。那天爷爷站在岸上,看着脚下的浊浪,等了整整一天,啥也没捞到。到黄昏,他看见宽阔的水面上出现了一道黑影。爷爷后来曾十分得意地对我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我说,死人。爷爷说,不对,再猜。我说,一根木头。爷爷说,不对,从上游漂来的是一个溺水的菩萨,你说奇怪不奇怪?

顺水漂来的是一个木雕菩萨,这完全出乎爷爷的預料。我后来曾想,如果当时爷爷知道水面上漂过来的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个菩萨,他说不定会收回伸出去的抓钩,撒手不管,从而失去把人画走的法力。但爷爷当时不知道那个黑影是个溺水者,他以为是一截不错的木料,很娴熟地伸出绑在竹竿上的像问号一样弯曲的铁钩,把木头拖到河滩上。爷爷看见,他捞到河岸上的不是一块普通木头,而是一个木雕菩萨。菩萨在他脚下仰面躺着,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寨子里的老人们很快知道,爷爷外出捞浮财时,捞到了一个溺水的菩萨。他们带着一脸的惊奇在寨子里窜动,身后跟着大量流言。老人们说,菩萨是救人的,现在反而被人救了,不知是不是吉利。人们的议论影响了爷爷的心情,他不想管这事了,把溺水的菩萨丢在河岸上,假装一切都不曾发生。幺爷是个认真的人,他从家里拿来历书,看了看爷爷出门捞浮财的日子说,哥,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算了。爷爷抽着叶子烟,假装去看天上的飞鸟。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不时飘过几团满是绒毛的白云。幺爷见爷爷不说话,继续说,你从水里救起一个菩萨,立了一功,可是,你又让它日晒雨淋,你自己说,它难道不来找你麻烦吗?爷爷觉得这是个问题,他取下叶子烟说,那怎么办,你让我把它再丢回水里去?幺爷说,哪有这样救人的?我看了历书,不如好事做到底,你给它弄个房子。爷爷急了,他说,幺弟,你又来了,历书不算数。幺爷说,怎么不算数?不要说我没提醒你。

爷爷抛弃菩萨的行为在老人中传播,它们像晨雾,虚无缥缈,藏头露尾,似有似无,偶尔又露出诡异的行踪。爷爷本来胆子够大,但他还是没能经受住传言的炙烤,变得心虚,警惕,多疑。他小心谨慎的样子如同赤脚走在布满小石子的土路上,步履彷徨迟缓,六神无主。有次他甚至拉住我说,年轻人,如果是你从河里捞到一个菩萨,你怎么办?我说,我没从河里捞到一个菩萨。爷爷说,我说的是假如,你怎么办?我说,爷爷,幺爷说,你得把菩萨供起来。爷爷说,看来没别的路可以走了。

爷爷遇到了人生的一个大麻烦,他救起一个菩萨,还得把它供起来。整个夏天,爷爷像一只勤快的啄木鸟,在河道上给菩萨修庙。当然,他也不是真修一座大庙,而是盖一间小房子,像水牛那么高。由于爷爷没当过木匠,使用起木匠工具十分费力,他整天不停地在河道上推啊,刨啊,锯啊,清脆的咚咚声落满了日益空旷的田野。有外乡人从小河边路过,见到爷爷奋力工作的情形,会好奇地问,老哥,你在干啥?爷爷骄傲地回答说,老弟,你问得好,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外乡人说,难道你不知道自己在干啥吗?爷爷说,谁说的?我只是不知道我为啥落到这步田地。外乡人说,老哥,你真是太可怜了。

经过整个夏天的努力,爷爷终于在河道上修造了一座小木房子。房子做工粗糙,丑得出奇,如果不是里面稳稳坐着一个木雕菩萨,人们会误以为那是一个没有做成功的两门橱。房子落成后,该请菩萨入住了,爷爷和幺爷又产生了分歧。爷爷认为,等到屋顶盖上瓦,顺便把那个溺水者拎进去就行了。幺爷不同意,他要按照历书的指点,选择一个吉日良辰,请菩萨入庙享受香火。他的提议得到了所有老人的赞同,他们像鸠占鹊巢的那个鸠,把修建房子的爷爷冷落到一边,自顾自在两门橱前焚香化纸,打躬作揖。爷爷孤独地蹲在河滩上,看着电线上的一只水鸟,顺手捡起一块泡石,在礁石上把鸟画了下来。爷爷的鸟画得不好,像只刚出蛋壳的鸡娃。等他画完,再抬起头,鸟不见了。

这是爷爷第一次知道自己拥有把东西画走的法力。他没敢声张,又悄悄画了一些别的东西,树上的桃子,枇杷,鸟,黄瓜,昆虫。爷爷发现,当他把这些东西画到木板或石头上,他就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踪影。经过反复实践,爷爷确信,他拥有一项奇异的本领。当他在寨子里宣布这一惊人的发现,其轰动程度不亚于他从洪水里捞起一个溺水的菩萨。除了幺爷,寨子里的老人们都相信爷爷拥有这一特异功能,其理由是他救了一个菩萨,菩萨理应赋予他一项神圣的能力。幺爷不这样看,他说,我了解我哥,他可能因为修庙累恍惚了。其他老人说,不对,我们见你哥画过一只麻雀,后来麻雀不见了,也许他真有这样的法力。幺爷说,如果他能把我画走,我就信。其他老人说,行,让你哥画一下试试。

一群无所事事的老人簇拥着幺爷走进我家院坝,要求爷爷把幺爷画走,以证明他宣称的法力是真的。人们进来时,爷爷手里正握着一块木炭,给我表演他画走了一只黄瓜。那只黄瓜我见过,它长在竹林边我家的菜地里,顶部带有鹅黄色的花蕾。等爷爷把黄瓜画到板壁上,我跑进菜地,黄瓜真的不见了。几个小家伙从我家黄瓜架下窜出去,他们偷走了菜地里所有的嫩黄瓜。爷爷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但他反感老人们无理取闹,爷爷说,我不画人,更不会画我幺弟。幺爷说,哥,为啥?爷爷说,我画过的东西都不见了,下落不明,它们要么被吃掉,要么死了,如果我画人,相当于杀人,我不会杀人,更不会杀自己的幺弟。人们觉得爷爷说得有道理,从那以后,没人让我爷爷画人。

秋天,稻田里的泥鳅肥了,等我们收割完水稻,就有吆鸭子的外乡人挑着做围栏的篾块,吆着一群白花花的鸭子,沿着河道来到我们寨,成为鸭客。鸭客一般会在河道上搭一个简易的鸭棚子和围栏,住上一段时间,等到鸭子吃够梯田里的泥鳅,又顺河道往下游迁徙。爷爷获得奇异法力的那年秋天,我们寨先迎来一个驼背。

我发现,驼背是个奇怪的人,他像马戏团的魔术师,一只只地训练鸭子过公路。每天早晨,当我从寨子里来到河滩上,就能看见驼背从围栏里放出一只鸭子,然后提着装满玉米的小桶,穿过公路,到田埂上正襟危坐。看着在河滩上游荡的那只鸭子,我好奇地问驼背,你为啥只从围栏里放出一只鸭子呢?驼背说,小伙子,这是一个好问题。我说,你不把鸭子放进梯田,是想把它们饿死吗?驼背说,我不想把它们饿死,只是想让它们先看看你们的风景。说完,驼背从怀里摸出一只铁哨,噙在嘴里猛吹。随着铁哨像蝉鸣响起,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围栏里的鸭子骚动起来,它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嘎嘎欢叫,而那只游荡在外的鸭子则准确地循着声音奔过公路,吃到了驼背放在桶里的玉米。

等鸭子吃过玉米,驼背给它打上记号,扔回围栏,再捉一只饥饿的鸭子到围栏外,坐到田埂上吹响引诱鸭子的铁哨。我认为,驼背可能是在帮马戏团训练表演用的鸭子,爷爷说,不对,驼背是在用鸭子训练自己身上的特异功能。我说,啥特异功能?爷爷说,不知道,也许要不了几天,就能见到分晓。

爷爷说的没错,没过多久,驼背就露出了马脚。在他训练鸭子的地方,公路沿着河岸,穿过梯田与河床之间的荒地,进入山岗。几天后,驼背守在公路的转弯处,等到有汽车过来,他瞅准时机,吹响铁哨,呼唤围栏外的那只鸭子奔过公路。饥饿的鸭子听到哨声,拍着翅膀一头撞向汽车。驼背跳下田埂,捡起死鸭子,表情沮丧地对驾驶员说,师傅,你得赔我一只鸭子。驾驶员说,多少钱?驼背说,不多,一百元钱。驾驶员从皮夹里掏出一百元钱,递给驼背。驼背说,死鸭子归你。驾驶员厌恶地摆摆手,一脸晦气地把汽车开走了。

那年秋天,驼背像个钓鱼人,用鸭子钓过往的汽车。他以一只饥饿的鸭子做饵,以铁哨子做竿,从驾驶员那里钓一百元钱和一只死鸭子。等驾驶员开着汽车离开后,他给鸭子煺毛,在河道上的棚屋里做姜爆鸭子,有时也做魔芋烧鸭子。那段时间,仿佛有大厨降临,河道上天天飘着鸭子烧熟后的味道。

驼背吃到第十只鸭子时,我们醒过神来,知道他是个骗子。大家很难过,要求爷爷把他画走。爷爷心地善良,本来不想杀人,可驼背太坏了,他自己吃了鸭子,坏了我们的名声。爷爷收回过去不画人的承诺,冒着杀人风险,天天在家里画驼背。爷爷画功不好,板壁上的人不像驼背,更像用火柴棍勾勒出的人形萝卜。爷爷一连画了几天,驼背也没被画走。对于驼背坚持不去,有人认为是爷爷画得不像,也有人认为是驼背的法力太强。爷爷一路死缠烂打,一个月后,驼背终于从我们寨子里消失了。爷爷认定驼背是被他画走的,幺爷觉得事情很荒唐,他说,哥,你太天真了,明明是驼背吃完鸭子,自己离开的。

驼背离开后,寨子里开始流传爷爷打破了不画人的禁忌,如果理由充足,爷爷也能出面把人画走。这个说法给爷爷带来不少麻烦,没多久,小河对岸的养蜂人像摸夜路的人见到灯盏,欢天喜地地提着蜂蜜来到我们家,要求爷爷把打鱼人画走。

养蜂人住在小河对岸,养有六十箱意大利蜜蜂。一年四季,空中響着蜜蜂们振翅的嗡嗡声,它们后腿上带着花粉,飞过了小河。养蜂人除了蜜蜂,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养蜂人的女儿长得像他老婆,四肢修长健美,肤色像蜂蜡一样金黄。凡是见过她的人,都会被她的美丽迷住,愿意请最好的媒婆到小河对岸提亲。养蜂人像看家狗,把所有的媒婆都撵出了房门。他想好了,蜜蜂让自己尝到了生活的甜蜜,他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一个比他的日子更甜蜜的人。

初秋时节,吆鸭子的驼背还没出现,从小河下游来了一个打鱼的年轻人。年轻人扛着罾网走走停停,不断地在河流上下网。有时他把捕到的鱼卖给过路的司机,换成钱。有时他又在河滩上垒起灶,把捕到的鱼放到锅里熬汤。

那段时间,爷爷沉醉于法术,常拿路过的野狗、飞翔的小鸟以及跳动的昆虫小试身手。那些东西在他画过之后,通常会陆续从我们寨子里消失,从而证明他拥有惊人的法力。为了集中精力巩固身上的本领,爷爷不放羊了,原来归他照看的羊群由我赶到峡谷里放牧。从木雕菩萨的小房子处往下游走一公里,有一条幽深的峡谷,峡谷里长满了草,也长满了鱼。在峡谷放羊时,我喜欢睡在河滩上读书。那本书是我无意中得到的。两年前,一个水利工程技术员住到我们家,用仪器测量小河的流量,以便确定能否修一座小型水电站。半年后,水利工程技术员离开了,在我们家留下大量纸张、药瓶、方便面盒和一本很厚的书。药瓶让我爷爷捡走了,而我则得到了那本书。那是一本由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画册,重量比我轻不了多少。爷爷让我扔掉它,理由是书太重了,容易让我摔跟斗。

我没听从爷爷的劝告,用绳子把那本书捆起来,像背一只背篼,带着它东游西逛。每当爷爷看着我背着书出现在小路上,就会在背后讥讽说,看看我们年轻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生活的吧,不要以为他是脑力劳动者,他身上背负的重量不比下力人轻多少。幺爷的讽刺要婉转一些,他说,哥,现在的知识也像女人一样越来越随便啦,如果你愿意,文盲也可以弄张文凭来假充知识分子。

我爷爷和幺爷的讥笑没有让我放弃对那本画册的喜爱,我背着它在寨子里走动,像年轻的母亲背着孩子在村庄里晃悠。放羊时,我把羊群撵进峡谷,从背上取下画册,躺在阴凉的树下看书上漂亮的风景。在我前面的河道上,打鱼人扛着罾网,像一只牵丝的蜘蛛,带着闪烁的光芒走过河滩。他是一个年轻而漂亮的男人,好看的样子如同一件刚刚出窑的精美瓷器,在河边闪闪发光。

在峡谷里放了一段时间羊,我除了看书、看羊和看打鱼人,也时常看见养蜂人的女儿来到峡谷,从打鱼人手里接过野花,跟他一起品尝鱼汤。作为围观的回报,我不时被他们邀请到河滩上,吃他们煮的鱼,听他们像两只发情的锦鸡叽叽喳喳。

爷爷把驼背画走不久,田野上的野棉花全部开了,大片紫红色的花瓣像从地下窜出的火苗,在草丛里摇曳,颤抖,升腾,燃烧。打鱼人采了大捧漂亮的野棉花,走过小河上的木桥,来到养蜂人的院坝。打鱼人到达时,养蜂人正把意大利蜜蜂的蜂房搬到山坳下的荒地里——那里盛开着紫红色的野棉花,黄色的野菊花,以及白色的无名野花。养蜂人见打鱼人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新郎,他警惕地说,打鱼人,你来干啥?打鱼人羞涩地说,我来参观一下你的蜜蜂。养蜂人说,我的蜜蜂忙着酿蜜,没有时间让你参观,你走吧。打鱼人说,那我看看你的女儿。养蜂人说,为啥?打鱼人说,我来向她求婚,期望你能同意。养蜂人悲怆地说,天老爷呀,你看看,啥子世道哇?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想当我女婿了。

正当养蜂人无计可施时,爷爷成功地画走驼背的消息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拿出一罐珍藏的槐花蜂蜜,像扔钓饵一样扔进了我们家。没想到,爷爷只吃了一口蜂蜜,就被迷住了,他成了重赏之下的那个勇夫。我说,爷爷,你不是说你不愿意杀人吗?爷爷说,其实也没那么严重,我只是让他短暂地消失一下,他仍然可以像驼背那样活着。我说,万一你把他画死了呢?爷爷说,我没那么大的功力,年轻人,你已经说得够多的了,如果你只会耍嘴皮子,说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为了从养蜂人那里得到更多的蜂蜜,爷爷很投入地画打鱼人。他先用木炭在木板壁上画,他画的打鱼人异常丑陋,招风耳,大肚子,头发像几根稀稀拉拉的葱子。画了几天没效果,他又用粉笔在石头上画,画出来的打鱼人还是像木炭画的那么丑,胳膊和腿瘦得像木棍。我说,爷爷,你画的是打鱼人吗?爷爷说,当然。我说,不像。爷爷停下手里的粉笔,蛮不讲理地说,像不像有啥关系呢?我说是打鱼人,打鱼人就得消失,这是法力,不是你上图画课。

打鱼人并没按照爷爷的指令从我们寨子里消失,他还在峡谷打鱼,一点也看不出将要倒霉的迹象。好在养蜂人对爷爷的能力毫不怀疑,他又给爷爷送来两罐蜂蜜,以补充爷爷施展法力时消耗的能量。幺爷对爷爷难以自圆其说的才能不以为然,他相信历书,认为老天爷早就把一切安排好了,根本没有超能力一说。他怀着同情心来到我们家,用悲哀的口吻对爷爷说,哥,看看历书吧,你一旦用上它,命运也许会好起来。爷爷说,你用历书跟生活拗着过,我得顺着生活来。幺爷说,我真想大哭一场。爷爷说,是呀,眼看我快要成功了。

尽管爷爷十分努力,事情并没按照他期望的方向发展,反而事与愿违,又画来一个吆鸭子的人。吆鸭子的是个年轻人,长得不是太丑,像外国人。他吆着鸭子来到我们寨,在河滩上建好围栏和鴨棚子,把鸭子赶进了梯田。我们对吆鸭子的驼背记忆犹新,对吆鸭子的年轻人很反感,有人找到爷爷,要求他调转枪口,先放过打鱼人,画吆鸭子的人。爷爷痛苦地说,同时画走两个人,我身体吃不消。

爷爷之所以不去画吆鸭子的人,不是因为他习惯说不,而是养蜂人手里有杀手锏,他能提供蜂蜜作为报酬。为了提高成功率,爷爷走火入魔,把画人的仪式搞得很神秘。他不仅发明了一种咒语,还确定了画人的步骤和顺序,整个仪式严肃到了令人心碎的程度。为了把打鱼人画走后,接着画吆鸭子的人,爷爷让我去观察那个长得不好看的家伙。我发现,吆鸭子的人有洁癖,他像吃棒棒糖,没事就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牙刷含在嘴里。到了晚上,他往牙刷上挤出一团鸟粪大小的牙膏,用河水弄出满嘴泡沫。我把观察所得报告给爷爷,爷爷得意地说,年轻人,看见了吧?长时间在外面行走,嘴巴会很脏,需要经常把它拿出来洗漱。

吆鸭子的年轻人是一个真正的鸭客,他一早把鸭子赶进梯田,才回到鸭棚子里给自己煮饭。他不杀鸭子,而是吃午餐肉。在这之前,我对金属的认识停留在弯刀、斧头、镰刀、锄头等粗笨东西上,吆鸭子的年轻人从外面带来的午餐肉罐头让我大开眼界。在那个深绿色的铁皮罐头上,有一个火柴棍大小的小柄,他开罐头时,将小柄往后卷,撕出一条线,金属盒子就被轻易打开了。

可能是年龄相仿,说话投机,没几天,打鱼人、吆鸭子的年轻人和养蜂人的女儿很快成了朋友。他们团结一致,跟我爷爷的法力作对,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地上。爷爷吃了养蜂人三罐蜂蜜,也没把打鱼人画走,他很羞愧,爷爷对幺爷说,幺弟,是不是我的法力不行了?幺爷说,哥,你根本没法力,你能把一个东西画走,是遇巧,如果你想画走打鱼人,听我的劝告,看看历书吧。

这一次,爷爷妥协了,他让幺爷在历书上挑选了一个马到成功的日子,依据时辰,着手在板壁上画打鱼人。爷爷为了更加稳妥,他让养蜂人把女儿送去了她外婆家。这一次,爷爷双管齐下,效果很好,他只画了两天,在板壁上留下十多个火柴棍支撑的小人,打鱼人就扛着罾网去了上游。打鱼人离开时,我们寨子悄无声息,连狗都没叫一声,谁也没发现爷爷成功了。当养蜂人的女儿从外婆家回到小河对岸,山坳上响起她嘤嘤的哭声时,人们才知道,爷爷把打鱼人画走了。

养蜂人喜出望外,带着一瓶烈酒来到我们家,准备好好庆祝一番。养蜂人进屋时,已烂醉如泥,靠了两条还算结实的腿骨,勉强支撑到最后,趴到我家的长板凳上沉睡,快乐的鼾声响彻云霄。幺爷闻到酒味,握着历书,理直气壮地来到我们家,与爷爷一起享用养蜂人提供的烈酒。幺爷到来时,爷爷已经吃醉了。吃醉后,爷爷坚称,他前世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个月下老人,由于他撮合了一对不可能的恋人,让玉皇大帝处罚到了人间。幺爷羞愧地说,哥,你吃醉了。爷爷说,我没吃醉,幺弟,你不知道吗?我把打鱼人画走了。幺爷说,我知道,可你说自己前世是个月下老人,你不识数吗?你做的事情跟你吹嘘的正好相反。经过幺爷提醒,爷爷明白过来,他痛苦地拍着胸口,像个癫子似的大哭大叫说,我搞错人了,我画了很久才把他除掉,打鱼人也算一条好汉。

打鱼人的离开,使我爷爷、幺爷和养蜂人分别觉得自己是成功人士。爷爷验证了他把人画走的法力,幺爷证明了历书的功用,而养蜂人呢?他成功地驱赶了外乡来的穷小子,使女儿睁开了被蒙蔽的眼睛。他们三个人在寨子里酒气冲天,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养蜂人建议,他们应该给爷爷从水里捞出来的木雕菩萨烧炷香。这个提议迅速得到爷爷和幺爷的赞同。他们在秋天的凉风里,撅起三个又老又瘦的尖屁股,给小屋里一脸讥笑的木雕菩萨叩了三个响头。

他们高兴得太早了,还没娶亲,就想着入洞房了。在他们为短暂的胜利自吹自擂时,我发现,吆鸭子的年轻人跟养蜂人的女儿来往频繁,大有取代打鱼人之势。我背着书,吆着羊子路过河道,看见吆鸭子的年轻人给养蜂人的女儿表演开启罐头。养蜂人的女儿说,你不吃鸭子吗?吆鸭子的年轻人说,不吃,我从小河上游开始吆鸭子,到明年夏天稻子扬花时,我能把鸭子吆到下游。下游有一座城市,鸭子很贵,我在那里卖掉鸭子,回到上游,再继续吆鸭子。

养蜂人的蜜蜂外出采花时,他女儿来到河道上,坐在围栏边跟吆鸭子的年轻人闲聊。我们寨子里的年轻人太少了,只有吆鸭子的外乡人还算年轻。他长得不好看,又矮又瘦,比吆鸭子的驼背好不到哪里去,养蜂人以为自己的女儿不会对吆鸭子的年轻人产生好感,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事实证明,养蜂人除了蜜蜂,啥都不懂,当吆鸭子的年轻人收拾起围栏离开后,他和养蜂人女儿之间的事情就暴露了。

吆鸭子的年轻人离开那天黄昏,山岗上布满了初冬的灰云,灰云下面的山坳上,响起一阵阵凄凉的哭声。那是养蜂人女儿的哭声,她正用一种悲伤的腔调,诅咒吆鸭子的丑八怪。在她的哭声后面,是养蜂人的咒骂,似乎他女儿的哭声是导火索,终于点燃了他胸中的炸药。幺爷对我们寨子里的一切风吹草动,都有着敏锐的嗅觉,他忍不住去山坳上走了一趟,然后带着一脸惊骇的表情跨过小河,来到我们家,对爷爷说,哥,坏事了。爷爷说,坏了啥事?幺爷说,你不是把打鱼人画走了吗?结果让吆鸭子的年轻人钻了空子,他才真正是个危险的人物,敢在背后捅刀子。爷爷说,幺弟,我糊涂了,吆鸭子的年轻人钻了啥空子?幺爷拍着大腿,像个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满脸通红,他说,我说不出口。爷爷说,你大胆说,我经受得住。幺爷说,吆鸭子的家伙把养蜂人的女儿睡啦。

事情太突然了,让我们寨子长时间处于震惊、恍惚和失语之中。初冬的灰云和田野上的荒草全部昏厥了,在昏蒙的光线中奄奄一息。唯一有点生气的,是山坳上的养蜂人,他吃醉酒,坐在小河对岸痛哭,弄得意大利蜜蜂也受到了惊吓,产出的蜂蜜越来越少。人们认为,养蜂人这回彻底完蛋了,没想到,他比河边的杂草还要坚强。三天后,他强打起精神,提着蜂蜜来求爷爷画人。养蜂人说,求求你,把打鱼人画回来吧,我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爷爷吃惊地说,为啥?养蜂人说,我家傻子走到这一步,谁还会娶她呢?她给我说,打鱼人有一副好心肠,知道了她的遭遇,也许会回心转意。爷爷说,可我只会把人画走,没有学过把人画回来。养蜂人说,你试试吧,方法应该差不多。

这一次,爷爷没要养蜂人的蜂蜜,心甘情愿地无偿帮助养蜂人画打鱼人。我认为,爷爷终归是一个善良的人。几天时间里,一个又一个像嫩黄瓜般大小的小人不断从板壁上冒出来,排着整齐的队列,往远处迁徙。看着爷爷废寝忘食的样子,我担心他把事情搞反了,事与愿违,我提醒他说,爷爷,你画的小人跟把人画走时一模一样,你会不会把他越画越远呢?爷爷说,年轻人,我料到这个问题了,你放心吧,等你的羊群长满肥膘,打鱼人就衣锦还乡啦。

没人相信爷爷的自吹自擂。大家觉得,他把人画走都很勉强,想把人画回来几乎不可能。就在人们对他的法力不抱希望时,打鱼人却回来了。他站在小河边,像成功人士那样微笑着,用罾网打鱼。初冬的晨雾浓得像熬过头的粥,一个早起拾粪的老人穿过梦境般的雾霭,意外看见了打鱼人。拾粪的人说,打鱼人,你真回来啦?打鱼人说,是呀,我去了上游,又追着鱼群回来啦。拾粪的人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养蜂人回心转意了,愿意把女儿嫁给你,你知道吗?打鱼人说,不知道。拾粪的人说,好吧,我给你当信使,去山坳上把养蜂人给你带来。他丢下拾粪的箢篼,像条影子似的缓缓蹚过了小河。

人们闻讯来到小河边,没人关心爷爷的法力了,反而对打鱼人的态度十分关切。养蜂人从山坳上过来,脸上带着腼腆的微笑,说,打鱼的小伙子,我请你去我家做客。打鱼人说,我去干啥呢?养蜂人说,我家蜜蜂盼望有人来参观。打鱼人说,好吧,我乐意接受你的邀请,等我再打两网,我让你们一家喝上最鲜美的鱼汤。

后来的事情出乎预料的顺利。冬天还没过去,瑞雪降临到我们寨子里,给村道,河滩,田埂,小庙,一一镀上银装,使整个寨子变得胖乎乎的,看上去很娇艳,也很丰满。打鱼人走过雪地,请来能说会道的媒婆,让幺爷在历书上选了黄道吉日。一个月后,打鱼人用两副锣鼓,四支唢呐,把养蜂人的女儿吹吹打打地娶回了老家。打鱼人的老家在山的另一面,那里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出嫁那天,养蜂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大大方方,用三十箱蜜蜂做了陪嫁。

我们寨子里曾经来过一个吆鸭子的驼背,一个吆鸭子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手段高明的骗子。一个用鸭子骗司机,一个骗了养蜂人的女儿,我们恨不能一辈子不再看见他们。爷爷对此心领神会,自从打鱼人娶走了养蜂人的女儿,他就在木板上画吆鸭子的年轻人。我想,如果爷爷不停下手中的木炭,吆鸭子的年轻人即使不被画到月球上,也会被画到国外,永远不会在我们面前出现。

开春了,小河在春风里激荡,灌满清水的梯田像镜片堆上了山脊。渐渐升腾的地气催醒了冬眠的鱼鳅,一夜之间,我们寨子里又响起鸭子的嘎嘎叫声。我跟着爷爷走出虚楼,看见去年那个吆鸭子的年轻人站在晨雾里,一根竹竿在他手里轻舞。

很显然,吆鸭子的年轻人以他的出现,证明了爷爷把人画走的法力正像他的体力一样渐渐衰弱,甚至消失。爷爷对这个结局难以接受,他怒气冲冲地来到河边,对吆鸭子的年轻人说,我画了你那么久,你居然还敢回来?吆鸭子的年轻人说,我为啥不敢回来?爷爷说,如果你见到养蜂人的女儿,你难道不内疚吗?吆鸭子的年轻人说,我为啥要内疚?我只是按照她和打鱼人的要求,跟他们一起演了一出好戲。爷爷说,啥好戏?吆鸭子的年轻人说,就是你后来看到的好戏。爷爷说,看来,你真是一个骗子,幸好养蜂人带着蜜蜂到外地采花去了,要不然他一定会揍你。吆鸭子的年轻人说,那怎么办呢?爷爷说,我得把你画走。

爷爷在家里的板壁上画了又画,无数火柴棍般的小人源源不断地从木板上呈现出来,像觅食的蚂蚁排成单行,形成一列壮观的队伍。养蜂人一路追赶着花期,迟迟没回到小河对岸,吆鸭子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把鸭子放进梯田,让它们啄食肥美的泥鳅。等到梯田栽上秧苗,不能再放鸭子了,他才被爷爷画走。

吆鸭子的年轻人离开那天,爷爷站在河道上,脸上露出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会绽放出来的舒展笑意。他身后的小房子里,那个原本嘴角挂满讥笑的木雕菩萨经过一段时间干燥,表情顺眼多了。看上去,它像被爷爷荒诞不经的法力逗笑了一般。

责任编辑 张 琳

猜你喜欢

历书法力驼背
两个驼背
Study on plasma cleaning of the large-scale first mirror of the charge exchange recombination spectroscopy diagnostic on EAST
清明
齐天大圣的法力
看谁法力更高强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研究——以инв.№8085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乙丑残历为例
利用HPOP轨道仿真模型实现接收机自主历书外推
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