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7-19袁东登乐嘉宜郁敏杰宋锐沈世蜂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血糖微信

袁东登,乐嘉宜,郁敏杰,宋锐,沈世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升高[1]。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2]。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病程相对较长,且存在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治疗和随访管理中,若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求。目前,对于糖尿病的管理和随访方式主要为健康宣传和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以开展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为主,患者多自行学习,容易产生学习偏差;当血糖波动时,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医患间交流较少,医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而健康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与医生及时沟通,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将“微信公众号”服务形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并给出实践过程中的相应建议,以期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形式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5—11月,在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和参加“关爱体检”的人群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纳入标准:(1)年龄40~80岁;(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4];(3)有自主行为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正常,无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4)本人或家属能够使用微信软件。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障碍;(2)不愿意配合本研究,或者依从性较差。本研究经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课题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管理,包括常规健康宣教、注意事项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嘱患者自行学习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健康管理,具体方法包括:(1)建立糖尿病管理微信群,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及营养师组成健康管理小组。实施管理前,对健康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满足患者对糖尿病组织和管理的基本需求[5]。(2)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糖尿病患者群,成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患者间通过微信相互交流,开展同伴支持教育。强调家庭照顾,充分考虑患者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鼓励患者及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管理[6]。(3)健康管理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强化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通过群发公告,提醒患者上传血糖情况和病情反馈,并进行病情跟踪和记录,患者也可以主动上传血糖情况和病情反馈。如患者血糖波动,健康管理小组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及时在线沟通,为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及药物治疗方面的指导。(4)健康管理小组根据血糖情况、病程病情及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由专门人员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根据病情限制患者糖、热量的摄入,并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性。同时要求患者完成定量的户外运动,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5)要求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健康管理小组需收集患者资料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而为患者做出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6)要求患者及家庭成员通过微信及时反馈患者的睡眠时间,健康管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7)针对患者在“微信公众号”提出的问题开展线下同伴教育,根据患者需求在院内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为患者提供规范系统的解答。同时鼓励患者,使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心,形成自我管理机制,满足患者的基本管理需求。

1.2.2 血糖和血脂指标检测 本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情况,因部分纳入患者检测的空腹血糖(FPG)为毛细血糖值,故结果仅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评价。采用伯乐D10糖化血红蛋白仪经高压液相法检测HbA1c;采用日立7020生化分析仪,经氧化酶法检测TC、TG,经直接法检测LDL-C。

1.2.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共36个条目。各维度最终得分=(实际得分-可能最低分)/(可能最高分-可能最低分)×100,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在该维度的生活质量越好。SF-3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1~0.956,重测信度为 0.964~0.985[7-8]。

1.2.4 满意度评价 干预6个月后,由健康管理小组成员向患者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对糖尿病知识宣教形式、运动计划、饮食管理、用药指导、血糖监测5个方面的总体满意度,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bA1c、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bA1c、TC、TG、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bA1c、TC、TG、LDL-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对管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54例、满意31例、不满意25例,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感到非常满意68例、满意34例、不满意8例。两组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55,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glycemic and blood lipid indic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glycemic and blood lipid indic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HbA1c(%)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10 8.0±1.1 7.5±0.2a 7.91±2.91 5.83±1.94a 2.39±1.61 1.89±1.21a 4.52±2.14 3.62±1.92a观察组 110 8.0±0.9 7.1±0.3a 7.82±3.21 4.81±1.42a 2.44±1.30 1.41±1.00a 4.34±2.33 2.92±1.51a t值 0.388 10.497 0.247 4.451 0.253 3.209 0.596 3.162 P值 0.692 0.001 0.827 0.001 0.800 0.001 0.552 0.003

注: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干预前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SF-36=健康调查简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10 78.1±3.2 81.9±3.1a 64.1±5.3 73.8±4.5a 67.8±4.7 74.2±4.5a 53.4±5.2 59.8±5.1a观察组 110 78.1±3.3 86.4±2.7a 64.8±5.3 81.6±4.7a 67.9±4.6 82.1±4.7a 53.5±5.1 67.9±5.0a t值 0.001 11.480 0.979 12.571 0.159 12.733 0.144 11.894 P值 0.995 0.001 0.328 0.001 0.873 0.002 0.885 0.003组别 生命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8.7±3.5 52.3±5.0a 46.7±4.1 61.4±4.6a 54.6±5.2 66.0±5.7a 42.7±4.8 49.9±3.7a观察组 48.8±3.6 65.2±4.8a 46.8±4.2 71.4±5.1a 54.5±5.3 79.0±5.4a 42.8±4.7 66.4±4.7a t值 0.207 19.521 0.178 15.271 0.141 15.982 0.156 18.931 P值 0.831 0.001 0.856 0.002 0.788 0.002 0.812 0.001

3 讨论

传统的糖尿病随访和管理工作构建中,会为患者提供口头健康教育,并为患者提供健康宣传资料,这种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缺乏患者的主动参与,不能连续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慢性病管理,已经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较多应用[9]。微信是一种新型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微信公众号”服务形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管理,可以满足医患间的即刻互动,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为医患双方提供便利。

基于新型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可以逐渐改变既往的随访管理方式,满足患者在信息时代的诊疗和随访需求。(1)由医师、护士、营养师组成的专业健康小组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糖尿病相关知识,患者可以通过微信自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线与医生交流互动。这不仅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也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2)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管理小组可以及时收集患者的血糖情况和病情反馈,了解患者在糖尿病方面的实际需求,对患者实际管理和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指导。如当糖尿病患者发生消化系统症状、不明原因的牙痛、肢体痛、头痛及胸闷烦躁等应高度警惕的症状时,医生可及时知晓并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干预指导。(3)管理小组会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在院内开展针对性的线下专题讲座,同时强调同伴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定期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之中,为其提供控制血糖和危险因素的相应指导,营造了一种专业化的管理与随访相整合的服务。(4)健康管理小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这种动态化、细致化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进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5)医务人员通过信息化的随访途径,除可与患者及时进行病情交流和指导外,还可以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愉悦的情绪。(6)医患双方通过微信进行交流,节省了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表明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健康教育和及时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用药指导,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脂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另外,在本研究开展过程中,因部分老年患者对微信操作不熟悉,可能会影响到管理效果。因此,建议在社区实际工作中,多与老年患者的家属进行微信沟通,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实行家庭式管理。在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防治方面,本研究未对两组患者血压、血尿酸、BMI等指标进行比较,建议后续研究将其纳入随访指标。

作者贡献:袁东登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袁东登、乐嘉宜进行论文的修订;郁敏杰、宋锐、沈世蜂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袁东登、乐嘉宜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血糖微信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微信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