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价值研究

2018-07-18刘海堂

智慧健康 2018年12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刘海堂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山东 莱芜 271103)

0 引言

这些年,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脑血管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不仅危害大,而且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脑血管病后容易继发癫痫,病情更加复杂,且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效果不理想。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笔者将72例患者作为对象,对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6例。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通过CT或MRI检查,确诊。②年龄位于40-70岁范围内,且不限制性别。③既往无癫痫史。④同意参与研究,签署有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②年龄>70岁,或者年龄<40岁的患者。③既往有癫痫史的患者。④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癫痫。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54.1±5.8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为41-65岁,平均(53.6±6.0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279)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0.1 g/次,2次/d,之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加剂量至0.2 g/次,3次/d。

1.2.2 观察组

拉莫三嗪(三金集团湖南三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96)治疗,口服,25 mg/次为初始计量,每日2次,之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量,100-150 mg/d为维持剂量。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疗程,即2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1.3.1 观察指标

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另外,统计患者不良反应。

1.3.2 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表现及癫痫发作情况,拟定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指标:①治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癫痫发作次数降低达100%。②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基本上消失,每个月癫痫的发作次数相比之前减少75%-99%左右。③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呈改善趋势,相比治疗前,每个月癫痫发作次数下降50%-75%左右。④无效:通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与癫痫发作情况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加重[1]。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其中,(%)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c2)检查,统计学有意义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个月后,分析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不良反应

统计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2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脑血管病(cerebralvascular diseases)是脑部血管各种疾病的总称,常见的包括脑动脉炎、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容易引起继发性癫痫。现如今,针对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学术界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发生机制:①因神经元出现缺血、缺氧症状,引起痫性放电,与此同时,脑血管痉挛(如弥散性或局限性)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脑出血症状,加之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因素,引发癫痫。②患者表现出癫痫样放电,急性颅内高压、脑水肿对神经元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③脑血管病,伴有应激反应、酸碱失衡等症状,导致激素水平突发改变,促使脑血管发生异常放电现象,引起癫痫症状[3]。近些年,大量研究显示,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师十分关注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治疗方案的探讨。目前,关于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多给予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至今为止,关于其抗惊厥机制,仍不明确,其可能是因钠通道灭活效能增加,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突触前Na+通道被阻断,阻碍突触前、后的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实现对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的有效抑制,减轻神经细胞兴奋性,从而抗惊厥。卡马西平不仅可用于治疗癫痫,而且可用于抗外周神经痛、防治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等[4]。卡马西平是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传统药物,虽可控制病情,缓解病症,但整体疗效不够理想,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癫痫发作期间,延长了钠离子通道失活时间,造成其复极化延迟,增加细胞兴奋性。拉莫三嗪通过延长钠离子通道失活时间,对其后放电产生抑制作用。拉莫三嗪,在肠道内,吸收迅速、完全,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后2.5 h左右,血浆浓度达到峰值[5-8]。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拉莫三嗪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比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的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8.3% vs 25.0%,P=0.001)。

综上,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给予拉莫三嗪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蓝色的海豚岛(四)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小象柚子长大了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三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药师对卡马西平中毒患儿解救用药的分析与监护Δ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