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算会计》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探究

2018-07-18林毓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电算化实践性岗位

林毓芳

(福建工业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2)

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指将传统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转换为若干实践性教学项目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法授课效果直接由实际操作中每个环节落实情况来决定,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在《电算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采取会计电算化项目任务准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互评、提交结果五个教学环节顺序开展教学,并将职业性、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过程,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角色, 如帐套主管、制单、出纳等,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并采用分组和轮岗的形式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个岗位的职责及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达到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要求。

实践性项目教学法设计思路如下表:

步骤一 确定项目 确定企业电算会计资料步骤二 项前准备 班级学生分组,每组成员分工(如:系统管理员、制单员、出纳、记账等)步骤三 项目实践 项目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项目二:总账日常及期末处理项目三:工资管理项目四:固定资产管理项目五:财务分析管理步骤四 项目互评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总评步骤五 项目归档 教师将学生输出的报表进行归档及给出成绩

二、目前《电算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目前实践性教学方法已被大多数老师接受,但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仍不理想。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方法,配以教师指导完成。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旦某项操作无法继续进行或者出现错误提示,学生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是自我检查与探究,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提高,且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枯燥沉闷、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等。

2.电算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1)学科间实训渗透有待加强。电算会计实践不应该孤立于手工会计实践而存在,它们只是在不同的平台操作相同的会计项目。但目前它们二者的教学缺乏相互联系,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会计岗位能力,只有将二者甚至更多专业课相联系,加强学科间的渗透,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来更好服务于岗位需求。

(2)实验室硬件设备简单、软件版本更新速度慢、各种软件资源之间相互干扰等问题,使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电算化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保持与行业企业同步发展,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要想教好电算会计,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理论及实践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维护知识。目前,担任该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大多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务工作经验,且进入教学岗位后,忙于教学压力,很难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因此实践经验有所欠缺,也影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在电算会计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1.加强实践性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项目合作,引入团队意识和竞争机制

采用项目合作法授课前,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层次将班级学生合理化分成若干小组。当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后,组内成员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并分工协作,相互学习。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做现场演示和小组自评,其他小组成员也可对其提出问题,最后教师点评及评出最优小组,给予奖励。竞争促使各小组成员出现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模拟岗位,设计实践项目

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电算会计操作流程之后,分组讨论教学案例并在每组中分角色岗位进行上机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并在全班进行分享及互评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总账章节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企业信息后进行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配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整个案例的完成需要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互相探讨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握了各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完善分组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 使之发挥更大的潜能,促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3)设置差错,培养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是“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一填制和审核凭证—记账—自动转账及结转—编制报表”,但若报表编制完成后才发现资产负债表不平衡,需要找寻错误原因,差错顺序一般和常规操作顺序方向相反。即需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编制报表—自动转账及结转—记账一填制和审核凭证—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逐个查找直至找到原因。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可尝试在原案例中预先设置好错误项目,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会防错,在纠错中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与手工操作相结合的仿真实训

目前,企业已进入电算化时代,学生前期所学所做的手工帐套最终需转为电算化形式,因此在电算会计课中做好与手工帐套的衔接和转化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具体做法:在分项目教学中,学生分别将所学项目中手工帐资料转化为电算化形式,实现对会计软件的熟悉与摸索。待学生掌握了五个项目模块操作后,利用他们前期做好的手工帐进行电算化处理,把五个项目的手工核算数据全部转化为会计电算化形式,采取了相同的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理解各项目间的联系,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2)完善会计实训室建设是物质保障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电算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该配套建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综合实训室,具备会计实训的硬件及软件等。为了保证实训更好的与行业接轨,会计软件会经常随着会计政策的变化而升级,具体的一些操作流程有变化,因此实验室还应配备合格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保证会计软件的升级。会计电算化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不断升级的财务知识。

(3)编写贴近岗位需求的电算化教材

目前选用的电算会计教材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怎样使教学更好的与行业企业衔接,让学生更从容自信地走向工作岗位,编排更适合学生的电算会计教材是基础。鉴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及企业会计师共同参与教材编写,使教材易于接受的同时也更贴近行业、企业需求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建设生动有趣的会计数字化资源库,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3.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要想教好电算会计,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及维护知识。因此必须要不断学习,利用寒暑假及课余实践进行定岗实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有所保障。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准会计人”,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提前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会计教学时充分考虑“会计岗位”所需,依据实际会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要求设计实践性教学项目,最大限度保证会计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实践性项目教学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不断总结与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会计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里能够以更从容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猜你喜欢

电算化实践性岗位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