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7林坤松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适宜学生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应用。本文就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应用策略

问题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问题进行提问,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掌握知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充分发挥预设问题的作用,通过问题教学情境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应当积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一、 使用故事构建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情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習特点,使用故事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故事问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面积》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构建故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观看的动画片内容,以动画片人物作为故事的主体。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故事“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森林,决定向广告公司定制一个广告牌,需要广告公司根据森林入口的位置制作长为4米、宽为3米的广告幕布。那么广告公司要完成广告制作,需要使用多大的广告幕布呢?”学生受故事的吸引,会紧跟教师的节奏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使用故事构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解决教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 运用活动性问题进行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长时间保持安静参与学习,可以运用活动性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运用活动性问题进行教学时,要合理分配学生活动与学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测量”时,需要教授学生测量的方法与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室中,有哪些物品我们可以测量呢?”“在测量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哪些测量数据?”“同学们除了可以测量教室的物品,还可以测量什么?”教师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测量物品,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测量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运用活动性问题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数学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 利用学生心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受家庭影响巨大,在学习过程中均有一定的好胜心理,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师与家长的肯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问题教学,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倍数”的知识时,可以从3的倍数开始教。教师可以随机书写一些数字,引导学生计算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要求学生进行比赛。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一些数字可以被3整除,另一些数字不可以被3整除。教师可以选择计算速度最快的学生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根据比赛结果教师可以吸引学生,教授学生快速计算的方法,充分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授课内容,掌握数学教学知识。教师通过利用学生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 结合多媒体打造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教师使用较为广泛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打造问题情境,向学生直观的提出问题,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内容,向学生展示车轮的发展情况,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车轮能够实现平稳运行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不断查找教学资料,发现车轮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车轴的配合,必须保证车轴到车轮的距离相等,车轮才能平稳运行。教师通过结合多媒体打造问题情境,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直观生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五、 通过生活问题教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生活问题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使用生活问题向学生提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比例尺”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平面图进行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在学生完成平面图绘制后,与学校原有的平面图进行对比,向学生提出问题“绘制的是同一所学校,为什么大家绘制的不一样呢?”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师教授学生比例尺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六、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采用适宜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过使用多元化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毅.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103.

[2]单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1):177.

[3]洪梅.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1):130.

作者简介:

林坤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合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