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资源开辟习作新天地

2018-07-17蔡六珍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新天地习作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习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文;习作;新天地

一、 模仿练笔迁移语言形式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模仿的天性。古代朱熹也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别人而作之,盖文学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的习作资源,这些课文都是值得模仿的范文。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儿童的模仿天性,立足教材,紧扣课文,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方法,进行有效的仿写。

(一) 典型句式仿写,规范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句,描写生动优美,表达精炼规范,是典型的规范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句型。《燕子》一课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生动、优美,适合学生模范练笔。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花草竞相开放的景象。然后问学生这句美不美?你能学着这句的样子写写吗?就这样孩子们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于是课堂上精彩纷呈。

“早晨,漂亮的姑娘,帅气的叔叔,可爱的小孩,年迈的老人,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北山成了锻炼的海洋。”

“春天来了,校园的聚萃园里,红艳艳的红花檵木,芳香扑鼻的桂花,黄澄澄的迎春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花园。”

(二) 典型段落仿写,习得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文章题材,内容极其丰富,许多构段方式也十分典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典型段落的句式特点,适时引领学生联系生活,模仿练笔,学生定会受益无穷。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两个自然段,描述方式非常具有典范性。第一句拿同类事物做比较,突出桂林山和水獨特的美;第二句用三个排比句具体讲山和水的特点,并且写出各个特点所达到的程度;最后写出观赏的感受。教学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后,紧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特点,再让学生选一处风景,仿照此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学生的选材多种多样,语言优美流畅,收到了奇妙的效果。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我游览过巍峨挺拔的泰山,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却从没看到黄山这一带的山。黄山的山真高啊,高得直入云霄;黄山的山真奇啊,千姿百态,像猴子,像骆驼,像乌龟;黄山的山真趣啊,有的像金鸡叫天门,有的像武松打虎,有的像仙人指路,真是个个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流连忘返。

仿是孩子们习作的基础,仿的过程是孩子们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先仿再创,从仿创中收获习作的春天。

二、 补白练笔生成语言智慧

入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形成了教材的“空白处”,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实则渗透着极为丰富的“有”。我们要善于从“无”处挖掘,引导学生以小练笔形式进行合理拓展补白,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培养想象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 推想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故事情节意犹未尽,留给了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阅读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想象,进一步挖掘教材,对文本拓展延伸,进行合理的续写创编。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故事的结尾是这样说的:“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结束小结时,顺势引导:现在小女巫给了小木偶人类的所有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假如你是小木偶,现在拥有了那么多的表情,又会去做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孩子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的说小木偶去和小红狐论理,有的说去公园玩耍又遇见了老婆婆,有的说开心去旅行,有的说又遇见了恩人小女巫……课后趁热打铁进行小练笔,孩子们续编的故事精彩纷呈,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续写创编的故事进一步揭示了童话表达的中心:笑很重要。不过,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二) 推想人物语言,感悟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略去了人物语言的直接描写,给读者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练笔,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盈。《全神贯注》第二自然段:“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段描写中,作者善于用比喻和联想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但没有直接写出罗丹怎么说,怎么吵。这段给我们留了补白练笔的空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象:罗丹说了哪些悄悄话?是怎样争吵的?喝醉了酒是什么样的?同时提醒学生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来描述,这也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想象说话碰撞中,学生思维活跃,这时进行补白小练笔,定能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训练不仅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了罗丹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执着精神,又进行了有效的习作训练。

文质兼美的文章,无字处皆有意。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本中精彩的“留白”,“无”中生“有”,变“无声”为“有声”,变“不言”为“有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的同时,通过练笔生成语言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生的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有效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适时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习作天地,让阅读和习作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蔡六珍,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新天地习作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移”出新天地
习作展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创意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