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理念的渗透

2018-07-16王平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摘 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学校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依然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形势下,为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对社会多元化价值的冲击,需要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本文对形势下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一、 形成立体德育网络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进行授业时,可将传道贯穿其中。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德育教育除了利用思品课这一主要阵地之外,还应“开疆拓土”,通过跟各学科的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德育网络。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将德育渗透其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以启迪学生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在“认识人民币”等章节内容学习时,渗透勤俭节约的理念;在美术以及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

二、 寓德育于活动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中仍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时,不妨以此为切入点,来教会学生学习、合作、生存和做人,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以应对社会新形势。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其目标不仅是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规范其外部行为,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待人接物的价值观念。因此,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不应一味说教,从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把德育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使品德培养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对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具有积极影响,也对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例如,我校在德育教育中,通过德育处的活动,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在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针对部分学生存在撒谎的缺点,开展“诚实守信从我做起”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克服缺点,使他们更为健康、茁壮地成长;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使者”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在丰富活动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时,重视德育的“实效”。如通过组织学生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培养学生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组织各种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养成公平、公正、积极进取、永不服输的竞争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其创造条件,使闪光点拥有用武之地,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坚定学生立场,培养他们的三观。

三、 德为人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人格品行等。基于此,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以身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诚如此言,教师只有德为人范,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教师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以身作则,律己正己,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给予他们爱、宽容、信任等,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基于此,学校在引导教师在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基础上,也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 以境育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诚如此言,环境与人存在着和谐共生的关系,因此,想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妨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美化环境,给学生美的熏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通过净化、绿化、硬化、美化、靓化五步骤来实现校园环境的“改头换面”,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为德育教育“添砖加瓦”,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进行环境建设时,學校不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其中,一起为学校建筑物、道路、教室、校服等进行设计、布置,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可,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宋红梅.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2(8).

[2]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新时期强化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