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节语言课的实施反思关于“语言的角色”的教学

2018-07-16黄木凤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教师角色

摘 要:在国际文凭的教育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语言教师。参考文件中“学习语言的三个阶段”,教师设计并引导学生在语言课堂中实现认知、理解、应用、评估和创作的过程。教师接纳并改善学生以听说为输入,读写为输出的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冲突。教师在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和支架性学习中的不同角色有效地支持学生的探究式语言学习。

关键词:学习语言;认知冲突;教师角色

根据IB语言政策里的指导,学习语言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开展学习—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在设计语言教学的计划中,参考了以上的策略,在实施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我和国际教师从听说导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创设多元化的语言铺垫。先以来到新城镇的一幅大地图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里的银行、图书馆、集市广场、健身中心等不同的地点,描述不同的地点的方位关系。这也是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的布鲁姆分类学的第一阶段认知阶段,即可以通过命名、描述、叙述联系、查找、列举等任务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接下来的阶段是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估。根据可视化文学的选取依据,我和国际教师Lexie借助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的力量录制视频,导入新游客来到新城镇的旅行问路情境。我们考虑运用视频进行导入的目的有:

1. 示范说话的时态。

2. 模范新词汇的发音。

3.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浸入式地阅读和角色代入。

4. 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鉴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围绕视频的情景是否真实,内容长度是否1分钟以内,是否同一个大标题下的子标题内容等问题讨论和思考,并编辑了8个文本的对话,从8个文本的对话中根据方位的变化、内容的相关性和听力任务的难度的挑战性筛选整合成了5个短视频。学生们通过视听材料,口头反馈信息,并描述大地图中不同位置的地点以及地点的功能,同时引出“She/He is going to+a place to do sth.”用将来时表达某人将要去某地干某事的结构。根据布鲁姆分类学的最高阶段创造语言需要通过创新、发明、计划、建构、设计和想象等主要任务实现的。所以在引出句型结构后,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图口头描述到新城镇的计划。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学生的认知变化,从第一阶段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到接下来的阶段循序渐进地递增,到最后认识提高到运用语言的阶段大家都积极举手并畅所欲言。

在这个语言课程中,听说是输入的载体,读写是输出的途径。在此之间,我们设计了一个连词成句的电脑游戏,全班的学生一起合力拼词,每拼对一个词,载着这个词的火箭就会落在相应的轨道,有失误的回答,火箭就会落空,需要进行重新选择。这种现象可以称为“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时相对于个体的语言知识体系而言的,由于知识经验背景的不同,某种情境会与一个人的原有经验相冲突,但对于另外一个人来可能并不存在这种冲突。在阅读过程中,认知冲突是在积极的认知活动(特别是高水平的思维)中产生的,学习者在新情境面对激活、联想起了原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试图对新旧经验进行对照、整合,只有在这种积极的认知活动中,学习者才能意识到新旧经验的冲突。在出现认知冲突而导致的错误判断的时候,语言教师的角色给出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接受错误的存在,那是很自然的认识过程,建立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反思和团队的协作重新获取成功的经验。认知冲突的产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积极的态度、较高的热情和责任感有利于认知冲突的发生,对问题漠不关心的学生很难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可见,语言教师需要接纳和包容错误的发生,营造和谐、冷静、安全和有序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个不同的学习个体,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每一个学生参加他们力所能及的挑战。学生才能大胆地面对不同观点、事实之间的冲突,才能理智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课程的前两个阶段,学生通过听说和阅读获得语言课程的重点词汇和基本句型结构的信息,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小组解决问题,書写记录思考过程并展示思考过程和提出新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越来越重视问题在学习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这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根据知识内容设计了每组3个不同的问题,一共6组,每组根据6张不同城镇的地图统计出将要去某地做某事的信息,共记录3个信息,并讨论小组成员的共同需求,在新城镇将要建设一个新地标实现这个新功能。小组活动是根据闯关的模式获得问题。问题的展示充分利用了环境的支持,围绕在教室里的门上,柜子上,墙壁上等触手可及的地方。在这个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和推论,生成假设并进行展示。如果在课堂中,还能邀请到所有的同学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估,他们的设想就会得到检测,从而帮助到他们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深加工的理解,形成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IB programmes, September,2011.

[2]Foote.C.J. Studentgenerated higher order questions:Questioning as a study strategy.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8,92(2).

作者简介:黄木凤,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凤凰城中英文学校。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教师角色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设计“陷阱”,引起质疑,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