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理素养谈高考地理农业类主观题

2018-07-16李貌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框架素养农业

摘 要:农业类主观题在高考主观题中常出现,因为农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为了兼顾农村学子和城市学子地理实践力的差异,往往这类试题既考农业,也考农产品加工。而为什么农业经常作为重要知识考查,因为农业知识非常基础,能有效地整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大部分知识,也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素养;农业;时空思维;框架

一、 农业类主观题在2016年高考中的呈现特点

题目出现在第36题,试卷题目的设置是这样的。包含有这四个问题。问题一: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问题二: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问题三: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问题四包含两个开放式选项,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整体上看,有两段文字,两幅不同尺度的区域图。快速浏览图文信息后,我们就应该快速回到题干上来,第一题题干看似短,实则包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要和其他区域对比,第二层答有利条件,第三层只能答气候条件。我们不能去大规模建构自然条件,重点就放在气候上,限制条件我们也可以做适当的分解,如气候包含有气温、降水、光照、气候灾害等内容。这些建构应在我们平时的一些基本的地理素养里面。而题目肯定要求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去回答的,我们还要构建时空思维。最后我们结合图文材料去分析就比较容易了。

第一问,材料中看出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这些信息我们要结合时空思维和江浙地区进行对比。时间可以分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江浙受寒潮影响大,而茉莉耐寒性差。夏季要去分析极端高温和高温期长短,实际都是从时间角度去分析的。而降水主要和光照联系,结合时间信息答出江浙地区梅雨期过湿这个特点。这道题不是简单地提取信息,一定要从时空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对比。然后做出答案去切材料。不然很难得到很高分数。

第二小问,题干第二题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这是一个小区域中的小区域。在这样的提问中,必须要清晰弄懂这个区域和周边区域有什么不同,列出其不同点,如地势较高的旱地和靠近河流的平原相比就不会土壤过湿,地势较高的旱地和靠近河流的平原相比也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这些有差异性的要点一定要答,但共同性的特点也不要忽略不答,如共同特点是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第三小问,县城聚集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很多同学容易答偏题,答成了工业集聚。实际上工业集聚更多的是不同类型的工业存在上下游的工业联系而集聚。而这个问可以理解为茉莉花厂选择在这里办厂,就是看中这里优势的区位条件。回答区位时一定要结合时空信息、及时加工、及时配送、及时销售去作答。也可以从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这些框架去组织答案。

最后一问,虽然给了开放性选择。如选择第一个方向去答,实际上就是一些地方特产从发掘到扩大生产到延长产业链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有共同性和特殊性。特殊性体现在因地制宜,而共同性体现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这样的答案我们很难从材料里面去直接获取信息,要求我们具备核心地理素养,如市场主要受质、量、面的影響,先去提质,后去扩量,最后去发展面。那不就是这道题的核心组成吗?而选择这个题的第二个方向也和第一个方向非常的相似,思路主要从资金及技术的投入、市场的拓展去分析的。

二、 农业类主观题在2017年高考中的呈现特点

题目出现在第36题,文字和地图信息都在减少,背景材料也非常传统。解主观题的关键是先把题审好,把题审好后结合材料和基本地理素养去解决。

第一个问题经过拆解,把气候条件和用途画出来,这是答题的依据,产需矛盾画出来,产量低、需求量大这是答题的方向。而且还要结合时空信息,准确知道我国的空间信息和一些时间信息去分析。从空间信息来看我国热带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土地少;时间信息去看,我国热带纬度高,冬季易受冷空气入侵这样灾害影响导致剑麻品质低。当然这个题作答的时候不仅从时空信息入手,还可以结合品质不高,产量不大去分析。而剑麻的国内市场需求一定要结合我们近年来汽车、船舶工业发展快,对其需求量大去分析,这一点很容易从材料里去获取。

而第二小问结合具体地点去分析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从图中看坦桑尼亚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剑麻,在自然条件类似的条件下,更多的应该从社会经济条件去找差异,如这里的市场、交通、生产加工条件是不是比其他地区更好呢?虽然市场是面向中国市场,但怎样的交通可以更好地连接市场呢?我们很容易分析出靠近港口、铁路线经过这些条件,但我们答题的时候不要答得太空泛,一定要注意把图文信息和框架条件逻辑对应起来。还有就是靠近河流,更便于剑麻的加工。

再来看第三小问,看似很平常的一个问题,但也正是这个问题,我国还只能在坦桑尼亚建设加工厂,因为原料不便运输嘛。这个题容易忽略的是结合气候特征去分析剑麻易变质的特点。所以我们结合一些基本的区位框架去分析原因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问设问的角度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前面三问都主要针对我国的,而最后一问是针对当地去分析,而这种题不仅仅是考农业,更是考农产品加工,也是在考国际合作。而从材料里面信息可以分析出答案。但是我们再回头看看做题的一些角度问题,有对当地人民经济的有利影响(增加就业),有对地方政府的有利影响(增加税收),有对民生的积极影响(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这些角度一定要多总结,而不是会拆解材料归纳答案就完了。

从近年来高考主观题看,农业类主观题还是经常考的一类题型。我们不仅仅只建立农业区位的基本框架就完了,一定要多通过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多找到一些答题的角度。平时多养成一些基础的地理素养。

作者简介:李貌,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碧桂园学校。

猜你喜欢

框架素养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框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