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写作教学

2018-07-16廖美玲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阅读,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其主要特点为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这种阅读模式的发展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碎片化閱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写作情感表达、拓展学生写作素材四方面的应用来探讨如何让“碎片化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碎片化阅读;写作教学

不可否认,“碎片化阅读”阅读依赖于网络生存,其阅读模式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缺少思考、抄袭成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碎片化阅读”的合理利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争取认识“碎片化阅读”。第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网络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利弊的合理利用在于学生学会合理取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第二点,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在丰富的阅读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碎片化阅读”,是教师的首要责任。

一、 “碎片化阅读”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当代学生对于传统的阅读模式兴趣不大,所以,以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教学难以开展,为了促使学生通过阅读,逐渐体会到文章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当代学生对于网络阅读的无限兴趣,从而引导他们通过“碎片化阅读”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美丽的秋天》一文的写作教学时,大多数学生觉得秋天的形容无外乎老生常谈的几句赞赏词,从而学生要么对写作不感兴趣,要么其内容乏善可陈,教师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关于更多描写秋天的“碎片化”描写,这些描写要么以抒情的方式赞美硕果累累的秋天,要么以感叹的方式遗憾万物的凋零,要么以比拟的方式将秋天的景象活灵活现化。不论以哪一种“碎片化”展现的阅读以篇幅短、语句精湛、语言生动等特点可极大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这类阅读往往情感饱满、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往往读后回味无穷,有着续写或者更深化的兴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碎片化阅读”在培养学生写作技巧中的应用

引人入胜的佳作往往缺少不了良好的写作技巧,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写作技巧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往往因为写作技巧的教学枯燥乏味而丧失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巧用“碎片化阅读”,以“碎片化阅读”的“碎片化”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具体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第一点,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写作技巧较多的某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引导学生剖析其中涉及的优美词句及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优美之处不仅在于其语言的优美,也在于其技巧的合理运用,通过这种类似的阅读的不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定的写作技巧;第二点,教师可以利用其“跟帖式”互改,好的作文需要不断的修改与改进,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某一段文字的修改,从而让其语言达到最凝练化,也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技巧的潜在作用。

三、 “碎片化阅读”在引导学生写作情感表达中的应用

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描述某类事物,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当代学生往往由于其教学的速成型,其作文往往缺少充沛的感情,为了使得学生有感情的去创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学生多读网络文章,以学生感兴趣的“碎片化阅读”的坚持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以文章抒情的兴趣。例如在《我的梦,中国梦》一文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在写作教学前则可以让学生去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国家历史、政策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等的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在这些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以及自我责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我的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找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化”文章,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感悟我的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必然联系。让学生明白这类文章的写作并非单纯的表达两种梦各自是什么,主要的是通过文章的写作表达自我的内心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巧用“碎片化阅读”,让学生学会写作情感饱满的文章。

四、 “碎片化阅读”在拓展学生写作素材中的应用

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包罗万象,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其写作素材积累不够而无话可说,或者文章平淡无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一定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传统的阅读往往由于文章篇幅过长等原因,而使得学生难以坚持阅读或者阅读中抓不住需要积累的重点,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网络化阅读既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碎片化”则往往信息集中,语言有趣,学生通过这类阅读则可以很快地提取有用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定期阅读新闻报道等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例如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就曾利用新闻素材让学生进行时事摘评,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入门训练。当然,素材的积累绝不等同于文章的断章取义式的抄写,而在于其中的有用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教师在引导学生将素材运用于作文的过程中要杜绝他们在写作中单纯的抄袭素材东拼西凑去完成文章。

五、 结语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碎片化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通过合理的指导及正确的引导让“碎片化阅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写作辅助作用。当然,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其对于写作的有利影响不在于一朝一夕可以显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如何正确利用“碎片化阅读”。

参考文献:

[1]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3):95-97,103.

[2]林茂.碎片化阅读风尚下的“全民阅读”文化建设探析[J].大众文艺,2013(18):271-273.

作者简介:廖美玲,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高陂中学。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