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学与评

2018-07-16何华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专业英语

摘 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几乎在每个环节上都存在着其他课程基本不存在的问题。除了师资配备、教材、教学侧重点、教学方式等,选课学生水平的高低和课程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也是需要重视的方面。笔者对这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同类高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同仁们进行探讨,共同促进教学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学与评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我校属于专业拓展课程。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要参与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英文资料,了解国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期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读写听说译能力的专业人才。

专业英语教学所包含的教学环节,除了师资配备、教材、教学内容侧重点和教学方法等环节存在着其他课程基本不存在的问题,选课学生要求和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也都值得提出来并进行探讨。

首先是教谁的问题,或者说谁来学,是否对选择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设定门槛。

根据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以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即具备四级以上英语水平的学生,才有资格修读专业英语,并对读听说写译等技能都提出了相当于六级的具体要求。换而言之,就是没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就无法顺利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但同时提出在非重点院校,从预备级开始的学生,经过基础阶段两年的学习后達到三级,在高年级还应努力达到四级,并将四级与学位挂钩,即使达不到四级水平,也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方能毕业,比如,我校规定毕业生英语期末考试通过或者四级达到390以上即可。

但是农科类高等院校中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差,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弱,在公共英语的学习中已相当费劲。在农资环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笔者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尚存在听、读、译的障碍,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具备说与写的能力;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说、写、译方面也比较弱,与其阅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影响,英语学习已经不复往日重要的地位,从中学到高校都在弱化英语教育,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高校已经将英语四、六级与学位授予脱钩,使得学生们更加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整体水平愈发不复往日。

针对以上情况,并基于未来发展规划与英语的关系,计划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或者有意进入涉外农企的学生,会保持以往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而其余学生则选择达到学校对毕业生要求的最低英语标准即可。但是在选修专业英语时,或者因为学分不够,或者随意跟风,往往都选修了专业英语。我院近几年的选课人数一直达到100%,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百二三十人。这样一来,由于人数众多,主动性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学时限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就毕业反馈,除了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直接就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应用专业英语的环境与需要。

因此,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及其未来规划对英语的需求,需对选修农资环专业英语的学生设定选修门槛:一是将来规划发展对专业英语甚至英语无需求的学生,建议不选,不要为了凑学分或者跟风,被动选修;二是在前面基础上,还需英语基础良好,至少通过四级考试,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大多数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取得的任何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

再者,如何评,也就是课程考核和考核方式的问题。

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英语考核成绩构成为,平时30%,期终考试70%。这种考核强调了期末的考核,削弱了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我校农资环专业英语的课程考核,平时考核比重略高,占40%,主要包括课堂出勤、作业练习、回答问题及小组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结合同学期的科研训练进行。一是要求学生查阅指导教师的科研论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中译英;二是指定本专业领域的优秀外文期刊,在距今最近的十二个月的期数内选择一篇科研论文进行翻译,并且同学之间内容不得重复。这种考核方式比以往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由30%提高到40%,但是根据专业英语的应用性质和教学效果而言,比重依旧不足,还需进一步提高平时教学的比重,强调过程,弱化结果,并结合每个人的基础和进步,综合评价。另一方面,期终考核因为结合了科研训练,使得学生通过查阅和翻译指导教师的科研论文,不仅检验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并通过查阅和翻译本专业优秀期刊论文,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前沿,效果很好,可以继续采用;但是评分比重应当继续减少。根据课程性质和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以为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比重翻转,即平时考核比重大(70%),期终考核小(30%),更有利用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与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一定距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或完善的措施,与同类高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同仁们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何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96):82-83.

[2]何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考试周刊,2017(87):128.

[3]邵永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17(1):13-15.

[4]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农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性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130.

作者简介:何华,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专业英语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