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7-16张洋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与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两项重要内容。读是写的基础,培养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作所需要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所学文本的行文逻辑、情理逻辑、语言逻辑等,促进自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应用到写作中,以实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關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思维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大模块,阅读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从而提升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习惯性地把这两大教学模块分开,阅读则重赏析,写作则重技法,这种割裂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误导。细细想来,不难发现,阅读与写作究其根本都是一种思维活动,前者是思维的碰撞与发展,后者是思维的表达与交流,这样看来,阅读与写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记叙文和议论文是训练的两种主要文体。记叙文通常是以记叙事件为主,许多学生误以为写记叙文不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记叙文的逻辑通常体现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写作记叙文需要作者有严谨的处理命题间关联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反映在叙事线索、叙事顺序、事件与情理的关联处理、语言文字的驾驭方面。记叙文想要写得精彩离不开作者的匠心独运,以阅读教学中的记叙类文章为例,《鸿门宴》一文以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开头,以范增怒斥项羽,沛公诛杀曹无伤结尾,构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从谋篇布局到写人描境,再到语言组织,无不需要学生的巧思,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应当渗透于日常阅读教学中。

就议论文而言,精彩的论证是写作的关键。议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典例可以给予学生启发。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煤的形成的论述,就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大量的流血牺牲类比成“大量的木材”,将人类前行的历史类比成“结果只是一小块”,意在用一种更加形象的方式说明问题,表达观点。再如,苏洵的《六国论》一文,论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严谨,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议论文典范。文章首先提出总论点,指出六国破灭之弊在于赂秦。继而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个分论点之后还进一步分析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是六国丧亡的原因。后面的论证围绕论点展开,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多种论证方法,且包含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推理概念,再以文章为例,展开分析。若教师能好好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这些现有资源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用逻辑的思维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呢?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有过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经验,例如让学生仿写、续写、片段修改等。但这些写作训练往往缺少思维发展上的指导。杜威有言:“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是改进教学应关注的主要问题。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分析文本行文逻辑、语言逻辑的意识。

一、 重视教学文本行文内在逻辑的分析

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不在话下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点时常被忽略。”为了突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许多老师会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知人论世、品读情感上,这纵然无可厚非,但对于许多文本,尤其是有议论、说理成分的文本,我们不能只分析出讲了什么理,更该探究这个“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纵使是抒情散文,也该探究其情感逻辑。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其文情理兼备,并巧妙地将情与理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其中客的问,主的答,这种主客的情理抒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理演绎的过程,是有内在逻辑的。分析这种逻辑方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理和情,才能深入地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

二、 学习并模仿文本中的语言表达逻辑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知道要说什么理,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构思很好,写出来的话读来却索然无味,欠缺说服力,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了学生语言表达逻辑不强的问题。好的文章不仅是段与段之间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甚至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的语言都值得学生借鉴,老师应将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对于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应重点分析其言语的逻辑。先以退为进,放松对方的防备心,再论亡郑之弊,舍郑之益,最后站在秦的立场巧用离间,达成最终退秦师的目的。学习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也是在启发学生如何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对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三、 针对逻辑性强的阅读文本,让学生模仿文本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

例如,让学生模仿《游褒禅山记》写一篇富有理趣的游记,学生便会主动地分析本文的说理逻辑,开发脑筋,模仿这种逻辑进行自己的创作。有一位学生叙写了自己游武夷山的经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天游峰、神女峰、虎啸岩等众多景点,到底该各处看看而不深入探求,还是专取一两点细细游览,他陷入矛盾之中,由此联想到治学该博学还是精专的问题,将博学与精专的关系辩证地说明,论证得有理有据,很有思考。可见,这样的教学任务的安排是有很大意义的。

阅读与写作学习形式看似不同,其运用的学习思维却常常有相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思维能力,这是对课程资源的更高效的利用,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及实际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181.

[3]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7.

作者简介:张洋,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