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18-07-16林丽红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语文写作

摘 要:近年来,共生理念逐渐在教育界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并成了提高当代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共生理念教育的方式开拓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本文中,我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材料共生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共生理念;材料共生;语文写作

所谓材料共生就是指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材料内容并创造更加丰富的作文。对于语文材料写作而言,材料是基础,更是核心。针对同一篇写作材料,不同的人因思考方式和视角的差异性而产生不同的话题、立意以及写作结构,在共生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材料时尽量发散自己的思路,萌生多元化的话题、立意、结构或者形式,从而实现写作材料与写作思维的共生,以下便是我从这几方面对共生理念下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 借助写作材料提出多元话题,实现材料与话题共生

如果说材料是话题的发源地,那么话题则是材料的衍生物。在进行材料类型的语文写作之前,阅读材料是必不可缺的步骤,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材料获得写作的灵感,同时也能够产生写作的中心思路,即作文是围绕着何种话题展开的。那么,在共生理念下,教师如何才能够引导学生找到材料与话题的共生方式,从而开拓自己的写作思路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材料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产生出多元化的写作话题。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教学完教材课文之后便结合文章开发了这样一段写作素材:烛之武为官多年一直备受冷落,空有满身才华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这是何等煎熬的一件事啊!但是他却一直都没有想过自暴自弃或者妄自菲薄,反而一直坚持学习和读书,心系天下时事发展,终于,上天给予了他一个能够一鸣惊人的机会,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完美的一笔。待学生们阅读完这则材料之后,我便问学生们:“读完这则材料并结合我们所学过的文章,你们能够想到哪些比较好的写作话题?现在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于是我便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进行材料讨论,大约十多分钟之后,学生讨论完毕,甲组学生代表如是回答:“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这则材料的中心是烛之武在人生低谷对自己的一种磨炼,所以话题可以是‘磨砺。”乙组学生代表如是回答:“我们小组认为这个材料可以引出‘人生储备的重要性这个话题,因为材料中提到烛之武在未得重用的时候他并未自暴自弃,而是采取多读书、多积累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相当于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充电和储备,为之后的发光发亮奠定了基础。”丙组学生代表如是回答:“我们小组从这则材料中看到了烛之武的‘坚持,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坚持为话题作文。”

显然,在上述的讨论过程中,材料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三个小组所想到的话题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从材料中关注到的点不同以及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是同一则材料与不同的话题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即允许同一则材料引出不同角度的话题。

二、 借助写作材料提出多元立意,实现材料与立意共生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也是文章写作的开端。在材料写作时,学生往往会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是阅读材料找话题,明确文章的大致方向;其次是通过话题立文意,找准写作的中心坐标;最后是基于立意定结构,完善文章的血和肉。那么,在共生理念指导下的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材料与立意的共生呢?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以这篇文章为材料写一篇作文,并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待学生们上交了作文之后,我发现不同的学生所想到的立意不相同,所作的文章也各有千秋。其中有个学生是以“自然与心灵”为中心论点写了一篇议论文,该生作文中的精彩部分节选如是:自然如水,洗涤心灵的灰尘;自然如镜,还原心灵的真相;自然如诗,写出心灵的形状。在这个片段中,该生借助一组排比点明的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也展示出了文章的中心立意——议论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也有学生的作文立意是从自然山水感悟人生,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书写人生道理。除此之外,还有学生是从苏轼的角度出发,将文章的立意放在苏轼面对挫折的心态上,从而对其进行议论。

总之,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材料能够联想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文章立意,从而写出不同内容和主题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材料与立意之间的共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借助这种共生关系来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从而实现语文写作中的创新。

三、 借助写作材料提出多元结构,实现材料与结构共生

结构是文章的框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作文结构取决于作者的思维方式以及写作习惯,换言之,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所作的文章结构也大致相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章新颖度的缺失,不利于语文创作。为此我认为教师可以从共生理念出发,引导学生们共同探讨材料,构造出不同的作文结构,并对不同的作文结构进行训练。

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类材料,我让学生们阅读后写一篇作文,结构不限。学生在阅读完这则材料之后,有的学生在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将这则材料改写成一篇小说型结构的文章。有的学生则从青蛙或螃蟹的角度进行思考,写议论型结构的文章。还有的学生全面把握材料,感慨“无奈的误会”,写了一篇抒情性文章。可见,共生理念对学生的作文表达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允许学生充分打开自己的思维来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写作思路的多元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语文教材、热点新闻、个人兴趣等多种角度搜集、探究信息材料,深入研究写作出发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要求各小组自选材料,小组内合作分析材料的可用性、思维扩展性等,并制作出清晰、明确的信息总结,选取一个方向树立写作结构。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成果展示板,要求每组学生将小组作文分享在展示板上,其他小组可以在留白处加以点评、提出建议,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五星贴纸,引导学生在自认为优秀的展示组后贴上贴纸,定期评出最优组,教师给予奖励。这样,运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共生理念运用到写作实际过程,小组合作、评优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竞争度的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应明确共生理念对学生的作文表达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应兼顾到学生个人特色展示,在学生逐渐熟练如何探究材料、梳理写作结构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充分打开自己的思维来进行联想和想象,自己寻找写作材料、完成作文。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写作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写作思路的多元化,有效将共生理念融入实际写作教学,促使学生构建有个人特色的写作模式,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共生理念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基于共生理念,学生的寫作思路被打开,同时作文的创新意识也被激活,这对学生语文写作质量的提升帮助极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话题、立意以及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现材料共生,如此既能够提高写作材料的可用性,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而两得。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文趣:基于“共生”理念的有效作文教学路径[J].立行(观察),2016(9).

[2]陈肖达.共生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探析[J].语文建设,2003(4).

作者简介:林丽红,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写作
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影响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及解决方法研究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写作教材研究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