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导学 建构个性品悟

2018-07-16张桂邻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品悟个性导学

摘 要:文章从如何进行阅读导学进行剖析,阐述在品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关键词:阅读;导学;个性;品悟

阅读活动是学生品悟、研读文本语言内涵的活动,在这活动中,学生通过揣摩、品悟文本语言,逐渐对文本形成深刻的解读,建构个性化的阅读素养。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特点,侧重优化文本阅读导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语言内涵和表达特点,积极而自主参与阅读文本活动,在有效的语境中,通过朗读、品悟文本语句,进行语言训练活动,在积极阅读对话过程中,张扬了学生阅读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 借助朗读语句,体验文本情感

教师要研究文本语言特点,从中挖掘能激起学生参与阅读情感的重点词句,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朗读,促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逐渐深入到文本之中,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意义内涵,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深刻含义,有效的提升朗读技巧和领悟文本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长句转化短句,把深奥的语言转化成生动而富有节奏感的声调加以表达。这样的借助朗读文本语言策略,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快速地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内涵。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在多媒体音响辅助下,教师运用了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整篇课文。学生静静地聆听教师的诵读,全神贯注地观赏屏幕美丽的桂林山水画面,阅读情感顿时被激发起来,心中有股为美丽的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怀,迫切想进入课文语句品读之中。学生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语句内容和表达形式时,教师要求学生细细领会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有感情反复朗读这一自然段语句,揣摩哪些词句应读重音?哪些语句应读轻声?什么地方应朗读急促?哪里应该朗读得缓慢些?一个语句中在哪个词之间应稍做停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朗读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把大海、西湖的特点以及漓江水“静”“清”“绿”的美,充分地表达出来,读出大海的“波澜壮阔”,读出西湖的“水平如镜”,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具体特色。学生在朗读展示中相互补充,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把长句转化成短句,强调了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美。学生通过这样富有阅读情感的朗读活动,体验与感悟课文语句内涵逐渐加深,有效地掌握课文运用语言的表达方式: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把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依然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漓江水的特点,把作者赞叹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 利用揣摩语句,开展积极对话

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内涵的重要历程,就是要对文本语言反复进行揣摩、品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积极对话交流活动,从而深刻理解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观点。教师要充分建构阅读对话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品悟,在自主阅读探究与对话交流分享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感悟,引发学生对话共鸣,使学生逐渐深入文本语言内涵中,表达的观点富有个性化,同时,学生的对话使文本语言阅读多元化,实现创意性的阅读目标,学生也实现文本语言阅读相互促进,相互弥补解读的片面性,解读的阅读观点更加全面、深刻。

例如,教学《白鹅》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朗读活动,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师提出:“请同学们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课文中描述了白鹅的哪些特点?作者又是怎样运用语言形象而又具体的表达这些特点?”学生带着阅读思考题,再次深入课文中細细品悟,在学习共同体里,学生把各自解读观点相互对话交流,生1:“课文第2自然段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生2:“课文的中心句点出了白鹅特点是‘叫声‘步态‘吃相。”生3:“文中第3自然段运用语言详细地描述白鹅的叫声,把白鹅的叫声与狗的叫声进行对比,形象地表现白鹅叫声具有‘大和‘严厉的特点。”生4:“课文在第4自然段运用‘傲然‘毫不相让‘竟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白鹅那副高傲的形象。”生6:“作者对白鹅吃相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描写,从课文第5~7自然段的语句描述里,作者戏称白鹅为‘鹅老爷,吃饭要三眼一板,做到一丝不苟,对待狗偷吃它的饭时,会耍出鹅老爷的尊贵的脾气。”生7:“课文语言描写鹅的吃相语段中,善于运用反语的表达方法,给人看起来,以为是在贬低白鹅,细细体会之后,觉得这是作者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以后在作文活动中,我也要运用这种方法,让文章生动有趣。”对话活动让学生深刻解读白鹅的高傲特点,也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三、 运用语言训练,形成个性表达

利用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训练是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深刻解读文本语言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认真研究文本语言训练点,有效地利用这些语言训练点,创造性设计一系列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训练活动中,发挥阅读想象力和创造性,也拓宽语言表达的时空,了解到文本作者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领悟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生通过语言的训练活动,阅读思维时空获得拓展,语言表达能力获得训练,而且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极富个性化,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个性表达创作活动能力,无论对于学生个性解读文本语言内涵、表达形式,还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方面,都是十分有效和实用性。

例如,教学《猫》时,教师结合课文语句内涵的品读,要求学生画出第1、2自然段中包含关联词组的语句,再细细品味语句强调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在教师适时地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解读观点。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解读,分别运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三对关联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解读课文语句内涵后,教师可以出示如下语言训练题型:①它(),一连就是(),非把老鼠等出来()。②你见了,绝不会()它,它是那么()。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总分叙述和明贬实褒的写法,出示一则写话的训练题型:请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表达方式,运用先集中概括,后分开叙述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采用文中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们家中的小动物,把它的性格特点或生活习性,生动地叙述出来。学生动笔小练笔,然后把练笔成果在学习共同体里展示交流,深化对本篇课文语言表达方法的掌握。

作者简介:张桂邻,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悟个性导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浅析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语言表达重“个性”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积极内化,语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剂
转化引领 割补搭桥 相似突破:品悟勾股定理证明的合理思维与自然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