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实现农村学校课堂教学高效化

2018-07-16杜健兰董彦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杜健兰 董彦

摘 要:打造学科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学科教师的共识,实践证明,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效果非常显著,本文谈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提升农村学校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学科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课堂上语言的规范性和创设情境的能力,评价机制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所以,在学校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仍然没有准确的定位,课堂教学效率还不够理想。

一、 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科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大多来源于网络,根据网上已有的教学设计,再进行自己课堂知识的建构,部分教师的课件来源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少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高中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在涉及哪种课型的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大多数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问题主要是启发性和诱导性的问题,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是识记性的问题和理解性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设计问题是关于过程性评价的问题,这个数据表明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教学内容的认知和解读能力,但是却忽视了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建构,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科学。

(二)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够主动

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否参与其中是关键因素,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设计的问题,并且通过积极思考,最后解决问题,部分的学生在课堂的开始环节能够认真配合教学工作,但是注意力时间不会集中太长,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关注周围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这种现状极大地妨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三) 课前课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改革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比以往教学模式更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深重,在我校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反映出,在教学中对学生课前课后的主动性还没有进行良好的调动,在上課学生的配合程度不高,其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准备和学习不足,另外在平常的测试中能发现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学生知识结构十分薄弱,通过成绩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得分率非常低,所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水平亟待提高,所以,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学科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重新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制,全面提升学科课堂的教学艺术,培养具有学科素养的全方位的人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校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一) 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课堂教学和课堂检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在学科表达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一个教学的共同体,教学相长,共同促进,让每一个教学元素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进一步增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获得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一定要自己的言传身教做好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升学生互相交流表达的信心,更加夯实学科学习的基础。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力保证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应以各种更为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代替教师从前到后烦躁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学科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照顾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科学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有针对性,要有效分解问题,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分层讲解,争取做到学生能力全方位的提高。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学生有效学习,并提高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

(三) 有效的课外延伸是实现学生学习高效化的必要措施

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方案的选用,更是唤起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思考,教师的视觉意识、思维意识、层面意识等都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学科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思考什么等能力,根据不同差异的学生培养层次不同的能力,只要将各种元素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由反省走向反思,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优帮弱,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在课外做好学科学习的有效延伸,把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学习能力运用于平时的学习实践,课后自主寻找并学习相关的知识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 结语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广大一线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加强在学科表达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课前课后的有效扩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贺琳杰.提升初中生课堂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丁洁.中学学科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黄金鑫.中学学科单元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喻景生.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杜健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心小学;董彦,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红土学校。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