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导 方能固本培根

2018-06-29张阳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

摘 要:在教学三年级下《从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时,教师很容易将其教授为练习课,而学生也认为书中例题并不陌生,从而没有真正体会到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价值。尤其是当题目中所有条件都未知,学生从一堆相似条件选择时更是问题多多,这就不禁让笔者追溯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去反思。

关键词: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自然得法

教学片段一:

(教学例题)1. 导入:小明和爸爸打算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我们来看看这个商店里有些什么。(出示条件)

生:黄运动服130元。粉运动服148元……师:谁能按照商品种类,每类几种,每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有顺序地说一说。

2. 提问:如果小明和爸爸一共带了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生1:要想剩的多,就得买便宜的。追问:怎样做才能使剩下的钱尽可能多?师: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生:首先要求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要多少钱,再用带来的300元减去花的钱。师:你能先说出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生回答不出)谁来帮他说一说。(没有孩子举手)师:也就是要想求剩下的钱,得用?生:先求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要多少钱,再用300元减去。师:恩,剩下的钱=带来的钱-用去的钱(板书),带来的钱告诉我们没有?用去的钱呢?所以我们得先算?怎么算用去的钱?

教学反思:

例题的教学可以用“尴尬”来形容,教师不停地问数量关系式,孩子不停地重复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双方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最后让孩子说完整的分析过程,孩子要么干脆不举手了,要么回答时还是重复着计算的步骤。虽然例题孩子们都会写,而且正确率很高,但是课上的索然无味不说,孩子还总在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呢?尤其学生在做作业时,当题目只出示问题,出现多项干扰选项选择条件时,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红”。这就不禁让笔者反思整堂课,根本没有让学生经历由条件出发,确立数量关系式,再选择相关条件来计算的过程,从一开始学生连数量关系式都没搞明白。这就不是去解决问题了,而是去“制造问题”了。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如下整改。

教学片断二:

1. (引入)师:你能根据问题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吗?

(1)松树和柏树一共多少棵?(2)松树比柏树多多少棵?(3)剩下多少元?

(没什么孩子举手)师:那就说说你看到第一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吧。生:要知道松树的棵数和柏树的棵数。师:然后怎么算?生:把他们加起来。师:(ppt出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松树和柏树一共的棵数)像这样表示题目中几个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的就叫数量关系式,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所以解决问题,需要哪个条件?师:第二道谁来?最后一道呢?

小结揭题: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式,按照数量关系式就能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例题)师: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逛商场,我们来看看商店里有什么?

出示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1)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2)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吗?生:先算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的钱,再用带来的300元减去它。生:要想算剩下的钱数,得用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带来的钱不知道要先算。师(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数量关系式。谁能完整地说说怎样解决这题?

【回顾】这题我们先算?为什么先算?

3. 出示第二个问题:带100元买三顶帽子,最少剩下多少元?

生:我是想到要想求剩下的钱,得用100减去3顶帽子的钱,而3顶帽子的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师:3顶帽子的钱也就是用去的钱数,100元就是?(带来的钱数)(补充完整关系式)谁能完整地说说解题过程?

4. 【回顾总结】(ppt依次出示:带来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师:看看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生:我们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数量关系式,再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需要的条件中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生:碰到不知道的,要先算。

教学反思:

1. 一堂课下来,学生甚至说出了总结性的解题方法,而且不再是教师生拉硬拽地让学生必须说出数量关系式了,虽然一开始孩子仍是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但是本质都是从数量关系式开始想的,与书中介绍的解决问题策略是一致的。通过顺式而导地教学,学生更易接受从特殊过渡到一般地解题方法,从怎么做到为什么这么做,这是知识的本质升华。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

2. 儿童和成人的认知视角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成人更多的是以知御行,认知规律侧重于先知后行,而儿童则恰恰相反,是先行后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事碰到题目,学生就算没学习过本节课也能够去解决,知道怎么做,而困难的在于数量关系式第一次接触,对于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做”一个理论性的方法,因此以学定教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想法,无论他们说什么,教师顺势而导从而形成理论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时候,若是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教案走,往往事与愿违,而以学定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而会事倍功半。《新课标》要求教师“尊重学情,顺势而导”,这不只是空泛的概念,事實证明若能将其行之有效地实施,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将会更为自然及系统。

3. 儿童的认知更多由视觉开始,由具体的事例开始。想让学生一字不差地说出理论性的话是不切合实际的,可是由图标和文字入手,让孩子由感知特例到用自己的话描述更符合儿童的学习方式。这节课收获了不少惊喜,学生居然说出了与课本相差无几的总结性方法,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学生的学习不就是从模仿到再创造吗?

作者简介:

张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的实践思考
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打造数学新课堂
以学定教,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