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

2018-06-28王燕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规范化膝关节

王燕丽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术式,其可对关节畸形进行有效矫正,使其关节活动力尽快恢复正常,但术后存在严重的疼痛现象及明显的应激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活动功能产生限制,对手术整体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科学、合理、高效的镇痛治疗,有利于缓解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还可缩短患者早期功能训练的时间。相关研究发现[1],提高镇痛效果的关键所在并非单一的提高镇痛技术和水平,而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均为31例。对照组男12例,女19例,患者年龄52~77(64.8±2.7)岁;病程 5~24(12.6±3.4)年。其中单膝置换 24例,双膝置换7例;试验组男11例,女20例,患者年龄53~78(65.5±2.6)岁;病程 5~25(12.7±3.2)年。 其中单膝置换25例,双膝置换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做好基础性健康指导,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加强药物指导和护理,交代和介绍相关注意事宜。试验组行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1.2.1 建立专业的医护小组 由组织医生、组长与多名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医护小组,其中主治医生的主要职责在于了解患者病情,对其定期进行询问和查房,以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治疗和护理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组长的主要职责在于合理安排主治医生的查房时间,对时间排表进行详细制定,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准确掌握,并以其病情需求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对护理规范进行制定,并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监督和指导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与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和践行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疾病知识等宣教指导工作,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掌握,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护士的职责在于对各项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治疗、护理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了解和掌握能力。

1.2.2 护理措施具体落实 自患者入院开始至其康复出院,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需要贯穿全程,主要内容包括:①入院与术前护理要点: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需要评估其疼痛情况,再进行疼痛专业宣教指导,增强患者对自身疼痛情况及相关止痛药的认知与了解,对强忍疼痛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树立其正确的疼痛认知观念。以患者疼痛程度为依据,对止痛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尽可能减少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选择非药物镇痛如热敷等方法予以镇痛,必要的情况下可严格遵照医生指示对患者实施提前镇痛,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疼痛护理管理工作中去。②术后与出院护理要点:术后同样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对疼痛发生部位、强度及时间、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等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疼痛感受进行了解,评价已经使用的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前者多以心理疏导或物理治疗方法为主,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情绪;后者则以个体化、多模式及按时给药的阶梯性镇痛原则为依据,通过口服、静脉用药联合止痛泵的方式进行镇痛,将止痛药物的作用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详细介绍,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以患者住院期间的具体疼痛状况为根据,对院外用药方案进行制定,并对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要点等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掌握非药物镇痛方法的技巧。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评分:通过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定患者术后 1、2、3、5、7 d 的疼痛情况,分值在 0~10 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2];②疼痛控制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和首次下地时间;③以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满意:85~100分;一般满意:60~84 分;不满意:<60 分。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得到的数据,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指标使用(±s)予以表示,比较运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使用百分率(%)予以表示,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变化

试验组术后 1、2、3、5、7 d 的 VAS 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1 d 2 d 3 d 5 d 7 d试验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5.78±0.31 6.32±0.37 6.228 6 0.000 0 4.49±0.26 5.24±0.30 10.518 7 0.000 0 3.03±0.17 4.64±0.30 25.996 5 0.000 0 1.68±0.18 3.03±0.16 31.210 4 0.000 0 0.86±0.10 1.73±0.20 21.662 8 0.000 0

2.2 对比两组疼痛控制指标

试验组膝关节屈曲90°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42%,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经在临床膝关节疾病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对中老年膝关节损伤等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作为新兴治疗手段,可对晚期膝关节病痛进行根除,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3]。为膝关节疾病患者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对其适应证与禁忌证进行明确,综合分析可能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不利影响,特别要高度重视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其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4]。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指标对比(±s)

组别 膝关节屈曲90°时间(h) 首次下地时间(d)试验组(n=31)对照组(n=31)t值P值6.49±2.52 12.36±3.63 7.396 0 0.000 0 6.48±2.52 13.08±3.51 8.504 4 0.000 0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首先要通过评估-干预-评价-修订的方式对疼痛护理工作的顺序进行明确,确定后方在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使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水平,同时帮助其更加了解疼痛基础知识,掌握各种镇痛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疼痛评估方法等。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改变其以往陈旧错误的护理思想和观念,增强其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认知,丰富专科护理服务的内涵,增进护患之间的友好交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达到预期的对疼痛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控制的目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运用与实施,可显著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主张在严格遵照疼痛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和全面评估患者疼痛的情况下开展各项护理指导,准确评估和干预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生和康复师反馈患者的康复情况,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治疗、护理和康复内容,再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宣教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疼痛控制质量,减轻疼痛,改善预后[5]。

该次研究发现, 试验组试验组术后1、2、3、5、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90°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普及应用。

[1]王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心理医生,2016,34(16):198-199.

[2]张苏霞,肖翠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8(49):9604.

[3]潘双丽.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2(1):159-160.

[4]李静.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15(6):72-73.

[5]李敏.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7,36(10):143-144.

猜你喜欢

置换术规范化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