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生”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2018-06-26朱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优秀生学习成绩挫折

朱林

曾有一次和一位新进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恰巧他带的班正是以前我教的学生,自然有许多共同话题。在我夸奖小班长能力不错时,这位老师却表示她自尊心极强,有次在课堂上他只是轻轻呵斥了一句,小姑娘当即就泪如雨下,之后几天更是消极上课。怎么会这样?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突然我意识到,是我们老师给她的挫折教育太少了。对于优等生,我们总是给予太多的“优待”,即使他们犯错,作为老师也常常“大度”地一笑了之,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一旦被训斥就激发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可以肯定的是,对待优等学生,正因为他们的优秀,老师也喜欢他们,正常情况下就应该有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老师也应该给他们创造好的条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无可厚非。但是正是由于老师长时间的“优待”,仔细在班级里找找,总有那么几位学生,由于成绩拔尖,老师和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长期的优越感就使他们变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但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他们却也经受不起;他们一旦遇到挫折与失败,大多数会一蹶不振,甚至沦落下去,其表现比一般学生更加消极。试想,这样的学生,将来如何去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竞争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因此,我认为,对待这样的学生,除了荣誉之外,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去经历必要的挫折。因为我觉得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帮助优等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障碍,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失败乃成功之母 ”。从古到今,只有经得起挫折的人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会战胜逆境取得成功。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尊心与虚荣心

一般来说,自尊心指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虚荣心则是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妄自尊大;过分地渴求表扬和赞美。应该说,虚荣心其实是扭曲了的自尊心。因为自尊心的基础是真实的事实,而虚荣心所维护的则是虚假的内容。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内心,选择正确的心理趋向,防患于未然。

二、正确对待优等生的缺点错误

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確认识优等生的缺点与错误,不要认为瑕不掩瑜。要知道,玉上的瑕疵也会影响到玉的价值。当优等生犯了错误时,家长、老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甚至是批评。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不受批评的特权,和其他同学相比,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长此以往,这些优等生就不会产生高高在上,优越于其他人的感受;他们的心理就会放得较低,比较平和,当然也就不会产生“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的现象。

三、正确摆放优等生的位置

一般来说,优等生在知识接受方面比较快。因此,他们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他们常处于荣誉的包围、老师家长的表扬以及同学的羡慕之中。这种现象常会使他们产生妄自尊大的心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无论在哪方面都会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自己应该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很多时候,优等生其实并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应正确摆放优等生的位置,不要一味宠着他们、夸奖他们,而是应该多发掘其他孩子的优点与长处,经常表扬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其他方面比较突出、比较优秀的孩子,让优等生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成绩好,只是自己的一个特长,就像其他同学会唱歌,或是有什么其他特长一样,自己只是比较善于学习罢了。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心态平和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就增强了。

挫折,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应让优秀生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战胜挫折也要靠自身实力。面对挫折,优秀生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精于谋划,巧用方法,出奇制胜。一般说来,学生时代多一份寒碜与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实力。

猜你喜欢

优秀生学习成绩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生活需要挫折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