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8-06-26石志达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思维数学

石志达

数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学生智慧的高低往往能在数学方面得以彰显。因而,人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家长更是如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会被家长或老师当作数学优等生来进行数学思维强化训练。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

有效提问。数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引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提问是否恰到好处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要重视提问的策略,有效的提问能够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理想境地。提问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多元性等。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提问

首先,数学课堂的提问要体现出它的目的性与有效性。教师要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力求提问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学习板块的切入点与落脚点;才能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每一个学习环节,进入有效的学习境地。提问要能够做到精炼、准确,不多说一词,也不多说一句。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连续提了几个问题,就连自己也抓不住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知道要干什么,那提问就失去了它的目的性与有效性了。再比如说,我听过一节数学课《商的变化规律》时,一位教师让学生依据表格观察、交流,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题太大,学生们虽然有起来回答的,但是偏离商的变化规律很远,这样就失去了问题的有效性,教师也就难以引领学生准确表达出商的变化规律了。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点,点面结合。我认为,如果教师能够降低难度,这样提问:“先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你能发现什么?”“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抓住了知识要点,针对乘或除以的这样一个范围,易于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总结出结论。

从“点”上去提问,缩小了问题的范围,让问题呈现的知识要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清晰地呈现于学生眼前,这样学生们才能夠有很好的立足点来进行思考、分析数学问题,从而总结出数学规律或发现数学现象。做到点、面结合,师生共同从各点的发现出发,综合提炼知识发现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若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循序渐进,进行层次性提问

数学课堂的提问,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要能够体现出它的层次性。问题只有具备鲜明的层次感,才能让学生清晰地捕捉到数学信息并有序解决学习问题。如果一个数学问题不能体现出它的坡度,那么学生就难以进行有序性思维,就难以抓住一个问题核心进行思考与应对。数学问题能够层次分明地提出,无疑给学生呈现了有条理性、有渐进坡度性的信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循序渐进地被引领,从而平稳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上面的案例,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教师的提问不宜太大,太大了就难以把握商不变的规律的实质性内容。提问的艺术就在于是否存在渐进的变化,能否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忘我的学习境地。

三、随机应变,进行灵活性提问

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应变往往体现出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与令人佩服的教育智慧。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动态的、变化的。在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们课前预想不到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巧妙而又科学地处理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教师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做到随机应变,是否能够切中要点进行处理,也成为一节好课的闪光点的判断标准之一。我们在聆听一些名师的课堂,比如说邱学华老师的《神奇的数字编码》,其中的教学流程清晰自然、问题起伏变化,在老师的应急教学处理之下,整个数学课堂能够呈现出思维涌动的一轮又一轮高潮。再比如,我听过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张老师能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比较方法进行不同的引导处理,使孩子们能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大师级教师们的数学课堂应急处理方式所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他们那天才般的教育智慧、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灵活的教学应变能力。听他们的数学课堂可以说是一种至高的艺术享受。

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勤奋与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多研究教育教学理念,多看大师们的课堂实录,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以便增强自身能力,特别是数学课堂应变处理的能力。

四、静观其变,赋予提问的时空性

教师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可发展性、延续性。好的提问具有生动的数学味,具有形象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具有思维的启发性。教师的提问具有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作用,学生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信息接收、分析与处理,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因而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后,要能够依据问题的难易或不同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

如果数学问题的提出,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只有部分优等生能够从容应答,数学问题就失去了全体性目标,往往让会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学习的节奏。如果问题的提出,数学教师能够张弛有度地进行了解、反馈,很好地进行把控,这样就能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中得到共同成长。因而,我们数学教师要能够在提出问题后静观其变,赋予提问的时空性,让全体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绽放思维。

【作者单位:泗阳县王集镇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