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8-06-26孙丽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橡皮创设情境

孙丽芳

“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数学学习当然也不例外,营造一个和谐课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就需要我们善于化平淡为精彩,化平庸为神奇,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融入生活,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中理解知识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融入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实例,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公顷的认识》。学生对于“公顷”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教材的编写局限于篇幅的原因,只有南京明孝陵、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坛等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素材。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身边素材,如天安门广场、南京中山陵、苏州乐园、金鸡湖,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让去过的学生说说感觉,有的学生说走了几个小时,有的说走得很累,其实这不就正好说明大吗?然后出示所给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是大的。在认知1公顷大小的时候,笔者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资源,出示我们全校师生在操场做操的照片,学生的反应是震撼的,可以容纳全校师生的操场是多么大,但是1公顷要比我们学校操场还要大。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4公顷,大约可以分成4个板块,以“慕远楼”作为宽,操场的长作为长,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公顷的大小,再说说你觉得1公顷怎么样?让学生在已有印象的基础上感受1公顷的大小。课后带着学生站在启明楼观看这块地的面积,让学生在上面走一走,跑一跑,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奔跑,我想本课的重难点应该不攻自破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活用知识

情感、态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的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化。

学生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产生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在进行“引发学习兴趣,爱上数学学习”的教学探索中,我就大胆地在本班进行了一次尝试。苏教版教材中将二年级的相差关系应用题改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逻辑性强,这就使一年级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产生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层次,我们试图创设了春游游园的情境,在游园的过程中引出相差关系的应用题。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我在校低年级级部进行了一次实验,在实验班用了如上的尝试,还在对比班使用普通教材,进行尝试。并对两个班级进行相关测试,从结果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存在着显著差异,创设情境的教学法显然优于一般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一条主线,选取动物园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数学奥妙的乐趣,提高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三、数学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要创设富有生活化、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增强技能,更能获得对数学的深刻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把体验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让他们经历探求新知和获得新知的过程,体验其中的快乐,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地数学。

苏教版《认识圆》这一课中,引導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有的学生圆画得不好,有的学生发现得不到位,通过交流,尝试,使知识更加地完善。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争议,我想这样碰撞的火花,对于课堂来说更精彩。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探索思考的世界里成长,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四、巧用游戏,为学习添加色彩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一定趣味性,特别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游戏中学生在求知的同时,亲身体验着一次又一次的快乐,不断地演绎着课堂奇迹,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永葆青春,进而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如《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老师准备了15块崭新的橡皮,准备送给你们,想要吗?我先说要求:等会请同学上来,按照我所说的分数来拿,如果拿对了,橡皮就送你,如果错了,橡皮只能留下,听明白了吗,谁愿意来试试?

要求1:我先请他,他举手发言最为积极。

听清楚,请你拿出这15块橡皮的;(停顿一会)开始

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引导点评。

要求2:还剩几块?我们继续,他的手举得最快,我请他。

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停顿一会)开始

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2份……

要求3:还剩几块?继续吗,这回要请两位同学一起来。

你先来,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停顿一会)开始

请你拿出剩下橡皮的;(停顿一会)开始,(停);

同样是,为什么他们一个人拿了三块,一个人拿了两块?(橡皮数量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

这样的设计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整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

抓住孩子的心,就把握了课堂,我想学生是乐学的,课堂是和谐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橡皮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橡皮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