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2018-06-26王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评语写作能力小学生

王红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问题。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来看,其教学改革的效果收效甚微,许多学生依然是“谈写作色变”。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几点对策。

引言

目前小学生的整体作文质量之所以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无法积极灵活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感。目前许多小学生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或者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完成这个写作任务,而不是对作文题目有好奇心,这样自然也就难以产生表达的欲望。由此,作文中语言重复苍白,结构混乱,缺乏逻辑,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针对目前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的这些问题,教师应该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任务产生新鲜感以及表达的意愿,然后再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灵活性与顺畅性。具体来讲,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该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示范教学的方式,不断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写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写作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相应的题目为学生提供经典范文,让各组学生对范围的结构、文笔、情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性化意见。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写作情境的创设。一些学生的作文之所以言之无物,是因为作文题目与其实际生活缺乏联系,这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一些“接地气”的题目引导学生自觉抒发真情实感。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依托,从而避免了胡编乱造的问题。

二、拓宽阅读范围,实现知识积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将写作比作流动的河水,那么阅读就是河水的源头,没有了源头的供应,写作的内容必然会干涸。基于阅读与写作的依存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并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内精读,为学生提供阅读理解的机会,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木兰从军》等系列文章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同一主题下感受亲情的力量,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读书会、交流读书笔记等方式,鼓励、督促学生阅读,以逐渐扩大阅读积累。

三、设计写作任务,锻炼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而学生只有在真正表达中才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形成主动改进的意愿。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写作训练机会。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即兴口头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并不完美的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利用看图说话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整体逻辑,还应该深入细节,融入情感,以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根据教材阅读要求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如安排学生记录校园风景、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根据玩具编创小故事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写作题目训练中,获得自由创作的空间。

四、重视作文评语,调整教学评价

教师评语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工作的压力,许多教师都忽视了作文评语的重要性,在作文评价中,评语敷衍了事、千篇一律、缺乏实际作用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学生在收到教学评价之后,也往往忽视评语,将完成的写作内容扔在一边,根本就没有根据评语进行改进的欲望。针对此,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评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文章内容,利用当前一些流行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评语中的人文性,从而提高不断完善作文的意愿。

五、结束语

总之,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再通过加强阅读、积累知识、培养想象与审美能力等方式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写作的乐趣,从而乐于并善于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换为文字。

【作者单位:淮安市广州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评语写作能力小学生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