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2018-06-26江成刚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方体思维能力小学生

江成刚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是由于部分教师固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不研究或是研究不透而逐渐导致的结果。很多数学教师一味地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应用题的常用数量关系式,让学生依据现有的方法和公式进行知识的解决与运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学会观察、变换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的探讨。

在同一个问题中,能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是一个人发散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往往体现在同一个数学问题中,学生们只用了一种方法来解决,却不去多想、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

数学教师也很少能够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偶尔遇到发散思维的相关练习会稍微地点拨而已。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一、用心观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发散性数学问题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同样如此,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观察。因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孩子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萌发向理性思维逐渐培养的阶段。小学生要想拥有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从客观事物和活动中观察、体验,从而能够找出学习问题;就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自我不同的认识,从同一个地方发现不同的看法。然后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解决。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不同大小的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和球体等实物。学生观察后进行分类;教师重点指出“为什么把(长方体、正方体) 这一些归为一类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它们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揭示概念后,我能让学生从面上来入手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问:“你们对长方体的面有不同的思考或想法吗?”;学生针对长方体的面进行细心的观察、纷纷提出“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吗?”“长方体的面有几个?”“长方体的面是怎么围成长方体的?”……

让学生在细心观察后,从同一个地方能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也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二、利用结论,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而后能够通过发散性思维、运用获得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有效地提升,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方程与不等式》时,首先出示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观察后分类,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这一概念。让学生明白了方程判断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必须为等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式子,让学生利用这个条件来进行方程的判别。再比如,在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能让学生对形如“三根小棒,分别长5cm、4cm、1cm。”能否围成三角形进行判别。

教师要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好探究出的数学结论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持之以恒,必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勇于质疑,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用一张长是15cm、宽是10cm的长方形纸片剪成若干个长是3cm、宽是2cm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时,我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而后让学生进行汇报,孩子们的汇报基本多是“15×10=150(cm2);3×2=6(cm2)150÷6=25(个)。接着问,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他们都沉默无言了。随后,我将本题作了稍微地改动“用一张长是15cm、宽是10cm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个边长3cm的正方形纸,你们能剪出多少个?”我说,“请你们不用计算、动手做一做,看一共能剪出多少个?”;通过操作、小组交流后,学生很快明白了计算方法“15÷3=5(行);10÷3=3(个)……1cm;5×3=15(个)。我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终于有孩子敢于大胆地问了,“上一题用这种方法可以吗?怎么做呢?”孩子们又继续沉浸在热烈地交流之中,通过交流孩子们理解了第二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

再比如,在計算教学中有这样一题:简便计算:25×44=。在课堂上,我是先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而后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做法:第一种,25×44=25×4×11=100×11=1100;第二种,25×44=25×(40+4)=25×40+25×4=1000+100=1100。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运用第一种方法从书写上简便了许多。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生的活动中慢慢培养的,教师要使学生逐渐养成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做到持之以恒,从而提升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可持续地培养。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长方体思维能力小学生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