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与劳技课程整合中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2018-06-26庄兴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学科

庄兴珍

在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科之间的联系得到充分重视,相关学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与《劳动技术》两门课程虽各具独立性,但也有内在的联系,一些相互关联的内容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可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可谓相辅相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三方面的体会。

一、挖掘共性,合力落实科研实践

《科学》与《劳动技术》两门课程都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挖掘二者教学内容上的联系进行整合,一方面劳技课程的探究活动可以为科学课程提供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科学课程的研究知识可以为劳技课程提供实践指导。在进行小学科学“生命世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如果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单单讲解一些专有名词,而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他们很难轻松地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在这门课程的讲解中,老师不妨整合劳技课程的相关内容探究实践,从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在小学阶段,植物种植、养殖和观察的课程,科学课程约占所有课程的21%,劳技课程占据18%。在《科学》教学中,在三年级课本中涉及植物和动物;在五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生物和环境;在六年级的课本中涉及微小世界。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都涉及种植和养殖。所以,将两门学科的相关资源充分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将科研实践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种植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这两门学科内容上的联系,结合本地种养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确定种植的品种和观察研究的重点。如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凤仙花的种植与观察;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油菜花和桃花的种植并且观察;五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绿豆种子的发芽试验和蔬菜种植;六年级的学生主要了解各类草本植物的分类,进行蔬菜、果树种养观察等。

二、学以致用,建立劳技实践基地

通过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劳技实践基地,是将《科学》和《劳动技术》课程有机整合的良好途径。学生可以建立校园种植小基地,各个年级都有自己种植的基地。通过学生亲手种植,还可以提升校园的绿化面积。在进行凤仙花的观察中,从种子开花到结果可以持续五个月,养蚕要经历一个月。如果老师在讲解这些知识中仅仅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而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动物和植物生长的整个环节。

还可以与学校附近的菜园、果园共建实践基地,将各个年级的学生划分出来,种植蔬菜、桑树,并且请经验丰富的老农或技术人员来讲解。学校也可以将已经停用的车棚进行改造,使其变成养殖室,上课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小动物放置在养殖室中。学生在多项种植和养殖的实践中,可以充分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在科学知识的熏陶下,学生在实践基地中不仅仅可以增强实践兴趣,而且还能从单一的理论学习中摆脱出来,可以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探究中深化劳技课程。在劳技实践基地中,学生可以进一步验证科学知识,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将两个学科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资源共享,联合创设探究平台

《科学》和《劳动技术》,都重在让学生合理地运用各类感觉去感知各类事物,并且采用语言或者图片描述的方式,对事物的形态进行观察;倡导学生将自己的亲身体验融入学习中,主动地探究,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独立解决问题,为他们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共同的学习目标让课程有了共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生成。在劳动课程中,老师可以按照日常管理蔬菜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植物和动物,让他们对生命体进行观察。老师要为学生提供鲜活的观察材料,从而使劳技和科学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门学科的良性循环,完善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合作和创新意识,从而一举数得,实现教学资源的互补。根据教育的内容,完善学科的资源链接。

两个学科教学资源共享,联合架设创新平台。比如,在劳动课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油菜的种植和管理,完善对植物的播种、管理、生长观察,完善油菜花的实验和种子传播等。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完善土豆的播种和观察,完善淀粉的测试,进行土豆的沉浮实验。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种桑管理,进行科学养蚕。在劳技课程上,可以施肥和浇水,进行病虫的管理,完善枝叶的修剪和嫁接。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对蚕一生的成活进行观察。在亲身体验探究的環节中,使劳动和科学技术学科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语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是培养科学素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探究。小学劳技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让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尽管小学科学课程和劳技课程是两门学科,但是二者在培养综合素养特别是实践能力方面,是一气同枝的,我们要深入发掘共性,资源共享,促使学以致用,形成合力,促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科整合得到充分培养。

【作者单位: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星校区 福建】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