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发展幼儿 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

2018-06-26黄丹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班杜拉迎春花同伴

黄丹萍

自我效能感(the sense of self-efficacy)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Bandunra,1986)目前很多孩子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现象,他们在选择活动时不够大胆,遇到挫折时很快就会退缩,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缺乏信心,在同伴或老师面前不敢大胆地表现。因此,只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一、发展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意义

(一)自我效能感影响儿童的活动选择和状态

儿童一般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完成的活动,而回避那些自己觉得完成不了的活动。比如,一名幼儿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夹弹珠操作,但对绘画技能没有把握时,他会选择玩夹弹珠,因为他坚信自己可以胜任,并会很努力完成,表现得更加轻松自如、自信;而面对绘画则表示不会,所以就直接回避,对此活动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会紧张、焦虑。因此,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会积极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获得自信心,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加倍努力,坚持到底;而低效能感的幼儿则相反,遇到困难一般会退缩,没有自信,不愿努力,怀疑自己能否成功,有的直接放弃。

(二)自我效能感影响儿童的个体健康发展

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潜能的发挥、个性品质的发展和身心健康。就如上述案例中幼儿经常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夹弹珠操作,因此手眼协调能力不断在增强,充分挖掘了这方面的潜能,逐渐建立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个性心理品质,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期望值往往能得到很大提高,使他们能认识、欣赏自己,善于社会性交往,健全自我意识。回避自己觉得不能胜任的绘画领域,绘画水平会受到限制,如果继续面对的话则会出现厌倦、焦虑等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想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幼儿自我效能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一)同伴带动,证明自我能力

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榜样行为可以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一点在幼儿身上同样起作用。幼儿一旦开始与同伴交往,就会产生与同伴互相攀比的心理,当幼儿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幼儿取得成功时,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同时试着去模仿别人,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同伴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积极的同伴带动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对任务的挑战能更有信心,自我效能感能大大提高。

例如,皓皓在户外活动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容易的项目,回避有挑战性的活动,面对挫折时,总是一味地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老师发现后觉得应该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同伴的相互带动,促进皓皓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成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皓皓身上,这一特点尤其突出。曾经尝试过的失败给皓皓留下了阴影,觉得自己不能通过爬梯,老师就请皓皓的好朋友希希来激励皓皓,让他了解到别人做到的自己同样也能做到。后来在同伴希希的支持鼓励下,皓皓尝试攀爬成功了,增强了自信心,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因此,成人应该创造条件,为幼儿树立一些同龄的、成功的榜样,通过同伴的带动,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二)教师评价,注重鼓励艺术

评价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成功需要得到人的主观认可,那认可就需要主观的评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提到“鼓励”与“表扬”的区别,意在对孩子要争取减少表扬,增加鼓励,也就是对孩子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多角度进行评价。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迎春花”主题活动时,乐乐刚开始表示不会用超轻黏土做迎春花,但后来他找到了一种方法做出了迎春花,老师对他说:“乐乐,你真会动脑筋,你又找出了一个学做迎春花的好办法!就像做章鱼一样,只不过用剪刀剪得数量不一样。”欣欣也将做好的迎春花拿给老师看,教师说:“欣欣,这是你第一次做的迎春花,我想你肯定感到很开心,刚刚你在做的时候,老师发现你很用心地在做,很努力地将它做好,这朵花真的很漂亮!”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更多依赖的是成人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更应该以正面评价为主,这正是幼儿自我效能产生的机制。乐乐和欣欣很认同老师的这种评价,是对孩子做迎春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进行了评价,强调他的努力,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对于在活动中自我效能低感的幼儿,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耐心以及鼓励,抛弃单纯对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幼儿过程性、多角度评价,用期待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注重评价的艺术,提高幼儿自我效能感。

(三)快乐游戏,體验成功自豪感

班杜拉认为,成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则会降低。由于学前期幼儿对自己的成败难以进行正确的归因,所以很容易受到成败经验的影响,这种身心的反应也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三、结语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由于它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特点,让幼儿在活动时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孩子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这就给予了他们一定的选择权力;另外,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适度指导。通过游戏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同时发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在益智区游戏时,考虑到孩子能力的强与弱,通过投放不同层次水平的拼图,让不同水平的幼儿体验到拼好的成功喜悦。因此,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幼儿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在不断的挑战中快乐游戏,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身心感受,发展自我效能感。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班杜拉迎春花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迎春花开( 连载一)
迎春花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