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形”有“魂”有“根”有“别”

2018-06-26石菊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词语课文语文

石菊娥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语言的性能(交际工具、传递信息工具、思维工具)无一不靠词汇来实现。” 可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新课程标准也对词语教学目标提出了如下规定:通过词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以及上下文的意思,对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了解和认知,确保学生能够明白在文章特定语境下该词汇的真实含义。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确立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单一,缺失引导,仅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学用分离,并没有将词语教学与语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是将词语教学设计成一个单独的环节;更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仅将词语教学作为指导阅读的突破口……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实现语文词语教学的高效突破。

一、直观演示,让词语教学有“形”

有些词语概括了某个事物的形象,或是某种场景、某项活动的过程。这类词语最好采用形象直观解释的方法,如直接观察,直接演示、多媒体演示、游戏等多种方法,将词语所概括的内容形象地“还原”出来,词意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课文《乌鸦喝水》时,文中有一句“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渐渐地”一词,就可以通过直接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进半瓶水中,让学生观察瓶子中水的变化。当学生亲眼见证了瓶子中的水面逐渐升高的过程,教师无须讲解,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渐渐地”一词的意思。当然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一年级课文《雨点》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和《蚂蚁和蝈蝈》中的“有的背、有的拉、有地扛……”等词,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演一演。这样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既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也能体会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让词语教学有“魂”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难以解释,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些词语的表现形式,或是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甚至自己也亲身体验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如教学一年级的课文《蘑菇该奖给谁》的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清晨,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妈妈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嘱咐”一词,教师就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请学生说说: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对你说的呀?过马路的时候,爸爸是怎么跟你说的?放学时,你一个人回家,爷爷奶奶又是怎么关照你的呢?由于这部分信息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他们纷纷举起小手回答,有的说:“过马路时,妈妈叫我要红灯停、绿灯行。”有的说:“上学时,妈妈关照我要认真听讲,不要和同学说悄悄话。”还有的说:“放学时,奶奶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注意安全。”……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嘱咐”。继而引导学生:“那从爸爸妈妈的嘱咐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当学生再读这个词语的时候,就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从长辈的嘱咐中体会到他们浓浓的关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词语都富有想象力和伸张力,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承载了作者的观念和思想,也是学生发展语言的良好的载体和依托。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实际相连,让学生在联想中唤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去体会,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三、立足文本,让词语教学有“根”

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词语所生存的环境是所在的课文,对词语的意思,我们不能简单地凭借工具书去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文本当中去理解,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获得对词语的感悟。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要“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可见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对文中的词语给予解释。

如教学二年级课文《学棋》,第二自然段出现词语“专心致志”,如果单单按照字典中的解释那就是很认真、很专心,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抽象。于是,教师结合课文,请学生自己认真读读课文,然后用文中的话来说说什么是专心致志。学生结合上下文,一下子就找到了专心致志所表现的状态,那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文中这样的解释十分具体,学生一下就理解了“专心致志”的意思。

立足文本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预设好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把这些词语作为例子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进行恰当的、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四、比较推敲,让词语教学有“别”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阅读教学是这样,词语教学也是这样。词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推敲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比较,细细揣摩,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第八次》中,让学生解释“几乎”词义比较困难,但是运用句子比较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出示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和“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请学生读读句子并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几乎”一词说明主人公的信心并未完全失去,还尚存一丝信念。

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除了上述的比较方法之外,还可以在文本的语境中替换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等,通过比较,体会他们之间的细小差别或者强烈反差,从而精准把握词语的意思,感悟汉语用词的艺术。

词语就像语文学习中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教师如果能很好地教学生使用这把钥匙,就能快速准确地走进语文大门。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词语课文语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