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二年级 数学学困生案例分析一则

2018-06-26胡莹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学困生题目

胡莹莹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江苏】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师,在班级里有数学学困生在所难免,如何转化自己所带班级的后进生是每个老师面临的实际难题。为保证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现就班级中一个数学学困生小C的转化过程进行以下分析。

小学学困生在心理方面有自卑心理、学习的动机不足、焦虑倾向较为明显这几个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增强自卑者效能感、进行归因训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生情况介绍

小C同学是从一年级笔者就开始教学的学生,一年级时上学期对学习很感兴趣,对老师的话非常信任,能尽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作业,上课眼神跟随老师,听讲态度很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习数学也有了相应的基础。但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上课状态开始下滑,时而走神。二年级之后,笔者观察到小C同学越来越贪玩,表面上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听讲态度看上去还不错,实际上,小C同学有意识的注意力比较弱,持久性有待提高,粗心马虎,尤其是在做题时,经常把两个问题的题目只解答一个就着急忙慌地开始下一题的解答了,或者把运算符号看错,草稿纸上算对的却在试卷上抄错,等等。

二、问题分析

笔者和小C同学的爸爸接触多次,了解了小C同學的家庭特点:小C同学是一个新苏州人,有一个小他3岁的弟弟。在和班主任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由于父母离异,小C同学和弟弟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在家庭中只有爸爸和奶奶在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美国教育办公室在1977年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中指出,学习障碍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障碍,包括理解语言或书面的语言障碍。咨询语文老师后,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小C同学的语文学习也有待提高,他难以真正理解课文语意,由此验证了笔者心中的想法:小C同学对数学题的题意理解不清,导致其不能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甚至许多数学题目中的字他都不认识。笔者从侧面得知,小C同学喜欢下课在厕所里和同学嬉笑打闹,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对数学学习更是有畏难情绪。

笔者分析小C同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孩子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却缺乏必要的家庭监督,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应该多玩玩,而且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学起来容易,没必要那么紧张学习。小C同学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弱,每天回家后先和弟弟玩闹,并未对学习进行巩固加深,在学习中的成功体验甚少,造成其学习动力不强。

三、解决策略

笔者认真反思了造成小C同学在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题方面困难的原因:会背口诀不一定真正理解口诀的意义,需要理解题目所求问题,答案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出来,再利用一些习题来加深所学知识的迁移。反思之后,开启学困生帮扶办法,比如,多找后进生聊天,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并与学困生做朋友,从简单题目入手,耐心指导,增强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号召班上的其他同学多关心、帮助他们;在课下时间点对点辅导,帮助他把题目中的生字学会认读,对常见的生字更是要牢记于心;开展“1+1”活动,一个优秀学生带动一个后进生,一个当师傅一个当徒弟,徒弟每天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找师傅询问,老师间隔时间段抽查徒弟的长进效果,有进步者及时一并奖励徒弟和师傅,增强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家校联系,为学困生量身制作《家校联系表》,罗列好每天进步的地方和仍需改进的地方,评星打分,及时反馈,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形成家校合力,有效监督。

四、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学困生帮扶工作,小C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课堂上一些简单问题能应答如流,获得班级同学的掌声,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成就感,但是学业成绩总体上还是跟不上大多数同学,处于班级后面;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不太明确,兴趣持久时间短,还有一定的数学焦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遇到数学难题时常会知难而退。所以说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数学学习习惯成自然,作为老师,更是应该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点耐心,对他们的缺点多宽容。

五、讨论与反思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心理方面的特点

1.自卑心理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 小C同学在刚上学时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在数学学习上一直学得很吃力,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知识的脱节让小C同学对数学学习和数学老师都产生了恐惧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由此产生自卑心理。

2.学习的动机不足

学困生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思维迟钝,课下完成作业在自我监控和检查结果方面缺少毅力,缺少主动探索的热情,对于学习更是缺乏内动力。

3.数学焦虑倾向较为明显

小C同学在情绪担忧层面和考试焦虑层面反应突出,即对数学考试、数学题和考试成绩非常担忧,在考试前表现得更加紧张、焦虑,等。

(二)促进学生的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1.设置合理的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具体的、难度适中、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更能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告诉学生离目标还有多远,超过目标多少,不进行横向比较。

2.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为学困生提供适当的挑战性任务来实现,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和任务完成的效果,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增加自身认同感。

3.进行归因训练

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常常是因为他们不正确的归因引起,学困生往往把学习成败归因为外部因素,缩小自身努力因素的作用,所以,在学困生取得成就或失败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将成败归因于可控的因素,如自身的努力等。

对于问题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说任何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打击问题生的自信心;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及时进行心理沟通,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多加表扬;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想法,共同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而努力。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后进生学困生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如何对待后进生
追根求源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