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管理班级研究综述

2018-06-26杜美秀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班会班级班主任

杜美秀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目前在小学学校,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主题班会的研究和系统了解,说明主题班会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阐述主题班会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科学管理班级的形式,从而对小学主题班会进行思考与展望。

小学阶段是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逐步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了主题班会是其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是目前中小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小学生来说,主题班会可以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主题班会作为班级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集体的科学建设及学生的成长都有着独特的意义。目前,关于主题班会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涉及小学主题班会的研究不多,而且多是一线小学教师的实践研究,缺乏进一步的理论探析。主题班会活动虽然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应试教育的取向在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中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教师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忽视道德教育的开展。所以主题班会的开展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随意进行的空洞的说教活动,并没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主题班会的内容的选择相结合,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使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缺失。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主题班会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促进班集体建设,又有利于班主任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工作者要充分研究关于主题班会的相关内容,来发挥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一、关于主题班会的概念

关于主题班会概念的研究,各位学者莫衷一是。我国著名德育班主任迟希新认为主题班会是在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前提下,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王焕勋将其定义为,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的主要工作,联系班级学生的实际活动,围绕一件事,突出一个重点,目的是培养一种道德品质而举行的活动。通过以上对主题班会概念的界定,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这些概念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主题班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二,“主题班会”都围绕着某一固定主题,这个主题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其三,都是一种班级活动的形式。

二、小学主题班会的开展方式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认为主题班会的开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简尼尔森曾提出开展有效主题班会的方式为“头脑风暴”和“圆圈模式”等。头脑风暴模式,即让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中通过自身体验去找寻最合理的方式。圆圈模式,即开展主题班会时学生和教师都要围坐成一圈,通过传递发言棒的方式进行发言。实现师生平等,共同交流。也有国外研究者将主题班会归纳到班级活动或道德教育中。新加坡学校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时,通过组织小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如,参加清洁运动和文明礼貌月等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有研究者认为主题班会的开展方式有以下几点:文艺会演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问答式、角色扮演式、辩论式等12种形式。可见该研究者对于主题班会开展方式的研究十分详细而具体。也有学者从知识性与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在报告式、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中穿插“快板”“三句半”“游戏”等。由此可见,主题班会的形式丰富多样,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在不同的形式的活动中获得教育,锻炼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三、小学主题班会的作用

1.国外相关研究

外国学者认为主题班会对于學生有重要的意义。加拿大著名学者堂娜?史泰尔斯强调主题班会的教育力量是强大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与他人和睦相处,而且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更是科学管理班级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日本教育界也认为主题班会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可以培养他们在集体中工作、与人合作相处的观念。周月朗举了一个日本小学的例子,教师在临近放学的时候,会组织班级同学围绕合作清扫的好处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们自主合作的动机。日本召开主题班级会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能力、营造学校合作文化,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互补的,个人利益来自于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的学者也意识到了主题班会对小学生的作用,认为主题班会的功能主要体现三方面,即对班级的影响、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影响。首先,从班级层面来说,它有助于教师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有轻松愉悦的氛围;其次,从师生关系的层面上说,主题班会有利于师生的良好沟通,以达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最后,从学生的发展层面来说,一场好的主题班会不仅可以拓展视野、获得信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个性。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广大教育者应该把主题班会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平台,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优化。

四、小学主题班会的现状研究

1.小学主题班会开展现状

可在现如今的小学主题班会在开展过程中,很多主题班会存在着不够合理和不科学等问题,具体的问题表述如下。

(1)主题班会的主题由学校指定

现今主题班会的主题大都是由学校下达文件给各个班主任,班主任再传达给各位学生。学校规定主题班会的主题本身就是忽视教师的能力,使班主任处于被动的境地,失去了积极性。这就导致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盲目跟风,不会关注和研究学生眼下活生生的问题,造成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完成方面体系缺失。此外,学校规定主题班会的主题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不分年级“一刀切”,不符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

(2)主题班会的设计形式单一以及内容脱离实际

现如今学校在开展主题班会常见的形式只有节目表演。这说明在班主任的眼中,把主题班会误认为“文艺会演”,这样一节班会下来,学生只是“看热闹”,而很少体会到其中的教育性。这就脱离了主题班会的正确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在创办帕夫雷什中学时,在大门的正面墙上悬挂着“要爱你的妈妈”的标语。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不挂“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不爱,更不用说他会爱祖国,爱人民了。”这就告诉我们主题班会的内容要面向学生的实际,从小事小情出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精力有限,一个“小”的主题更容易实现教育意图。过大的主题则会显得空荡荡。

(3)主题班会开展的频率较少

根据《班队活动(含校传统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班队活动每周1课时,全学年应该为34课。可实际情况是,主题班会开展的次数得不到保证。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眼中不仅耗费精力,而且耽误学生学习。在学校没有强调要召开主题班会的情况下,每周设定的班会课,大多数都由班主任占用。

(4)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

现如今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教师一个人设计主题班会,忽视了学生也应该参与到其中去;在实施上,往往是“好学生”占主体地位。这说明除了班主任占据了班会的主体地位之外,还将重点放在了班干部身上;在活动中也是班级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参与得比较多,而普通同学则是不太主动去参与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主题班会并不是班级的“精英”舞台,而应该让每一名学生去体验这个过程。如果仅仅以部分学生为主体,那么其他学生就丧失了主体地位,沦为了“观众”。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会造成主题班会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无处发挥,进而导致他们的各种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2.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现状

主题班会在开展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德育价值,许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一点,即使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所以主题班会的开展不能仅仅围绕着思想品德教育,还应该渗透其他各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将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实现最大化。如,邓红艳通过小学主题班会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她运用了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和主题班会相结合,使其能够起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为学校帮助学生学习进行养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高玉洁则依据活动课程,提倡将小学主题班会活动化,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锻炼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研究者都为主题班会的更好开展提供了相关策略,使主题班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于主题班会的研究不断增加,说明小学主题班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关于小学主题班会的思考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位研究者对主题班会以及小学主题班会的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颇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但总体来说,相关研究还应该再深入一些,比如在对主题班会的研究中,以研究初高中和高校为对象的居多,而以小学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并且,研究者大都是一线教师,研究成果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而没有把主题班会和相关理论联系在一起。

所以,主题班会有效开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对主题班会重视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能够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寧】

猜你喜欢

班会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