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让科学教学无“微”不至

2018-06-26王静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科学

王静雁

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发消息、发照片、语音聊天的工具,更是一个拥有记录、分享、社交、购物、支付等功能的助手。在我看来,微信在科学教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方面无“微”不至。

一、教学环境背景

现如今,移动学习正在悄悄地走入我们的生活中。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微信作为一款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它的图片分享、视频推送、公众号发文等功能,拓展了师生交流和资料获取的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让学生不仅能在学习的长轴上“活到老,学到老”,还拓宽到“走到哪,学到哪”。

二、理论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课标中提出了“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微信能够为教学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如实验探究视频资料的播放、3D模型视图的展示等。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微信,能够让课堂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科学教学也是如此,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或是会做两个实验,而是让学生带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学会主动探索科学、解决问题、科学生活。微信就是这样一个移动助手,让学生从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任何琐碎的时间段,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体验,“微”言大义。

三、教学应用

(一)将微信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技术支持,“微”而足道。在微信上建立班级群聊和朋友圈,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向学生呈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提出课堂重点探究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提前进入科学探索状态。课堂上教师则组织学生交流、实践与总结,并对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答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三年級科学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教师提前做一个有关毛细现象的小实验并拍摄成小视频分享到班级群聊中,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为何会这样,自己仿照做一做,拍摄并和大家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水的神奇现象,发到群聊里。第二天课堂上选择几个学生分享的典型事例再次展示,实验研究、集体讨论背后隐藏的科学道理,课后学生再把自己的认识通过微信朋友圈展示出来,让同学和老师点赞。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索、知识的获得不再是孤立地从老师、书本中获得,而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取材,带入课堂,再走进生活,学生从而更加愿意亲近科学。

(二)从微信中获取教学素材和资源,积“微”致著。微信公众号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了与读者之间更好地沟通与管理的模式。本人关注了几个有关科学方面的公众号,都为我的教学设计、指导解说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例如我关注了中国气象局这个公众号,它的生活科普栏目帮助我对各种天气情况的成因、自然灾害的防御等气象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我在教学三年级有关天气这一单元内容时,充分利用这里的信息,能够对天气现象做出正确的讲解,并且增添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公众号里精美的动画和文字,大大降低了我制作展示课件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了一个移动的又能不断更新的教学数据库。

(三)借助微信让科学教学时刻在发生,“微”中作乐。在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她创办了一个同名微信公众号,主要用来发布语文教育方面的内容,每天早晨6点开始更新。如今这个公众号不仅展示有学生的习作、原创随笔、还添加了教育资讯、语文知识、自编题集以及要点解析等内容,我们为何不这样尝试一下呢?利用微信,通过创建自己的公众号或学校微信系统平台,给孩子们推送科普知识、趣味科学游戏、创意小实验、生活小妙招、宣传科教片等,抓住他们的眼球和好奇心,让孩子在任何时刻都能玩科学、学科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类软件,发布科普知识竞赛试题、自创实验微视频拍摄等,将网址通过二维码发布到微信中,学生扫一扫就能参与其中,随时随地、线上线下互动起来,以这样一种科学教学方式,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乐在其中,有所收获。

微信作为科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且有意义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把微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不是教学完全依赖的对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地点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要利用微信来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使用微信,教师也应当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导向下利用微信开展科学学习;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教师设立一些相关的评价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学习观念,才能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加出彩。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科学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信
微信
微信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