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措施探析

2018-06-14李文璐

中国市场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措施技术

李文璐

[摘要]文章对“智慧农业”内涵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措施。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应该优化顶层制度和政策体系、落实生态环境系统控制、强化“智慧农业”整体规划、完善监督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资金链结构。

[关键词]“智慧农业”;内涵;技术;发展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5057

1“智慧農业”概述

11“智慧农业”的内涵

“智慧农业”是从全新角度审视“三农”问题的发展机制,从传统低水平以及低产出的结构中跳脱出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运行模式。

第一,“智慧农业”就是农业生产实现精细化发展,借助智能化技术有效提升和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性条件,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办法和自动化控制机制,有效完成农业的专业化发展目标,提高农业生产质量。[1]

第二,“智慧农业”就是农业发展实现了审美化趋势,农业的发展将改造自然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自然规律作为发展体系的根本依据,从而更加注重环保以及农业生产模式。既要组织和规划农业生产活动,又要建构协调化发展机制,从根本上落实人与自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策略,真正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第三,“智慧农业”就是农业生产和管理系统化控制机制,有效建构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在整合农业生产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基于此,“智慧农业”就是建构了人、环境、生态、农业生产的协调化统一整体,从而为生产综合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12“智慧农业”关键技术

第一,物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作为根本建立的信息技术集成结构,应用无线传感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参数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2]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技术等对农作物予以系统检测,无论是生长环境还是生长过程,都能收集实时信息然后传送到智能化信息系统中。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结合监测数据对比标准参数,利用远程控制装置就能对区域内的相关参数进行调节,包括CO2浓度、大棚内温度湿度等,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另外,在物联网技术中,还会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建立农产品安全管理信息网,能对农产品的任何生产环节进行追溯,提高整体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属性。借助物联网技术,能有效提高“智慧农业”的管理水平,维护农作物的健康状态,实现精细化管理。

第二,大数据技术。能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系统划分和聚类,将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能有效提取近几年的农业生产灾害数据、土壤参数数据、市场供求关系数据等,通过对比历史和现成发展数据,整合数据实证以及信息指导工作,真正发挥农业资源数据的价值和优势,促进“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服务的自动化。在“智慧农业”中应用云计算技术,能建构集约化农业生产管理平台,有效收集农作物的种植工序和生长加工工序,与此同时,在整合市场消费数据后形成管理报表和数据库,为基层生产监督提供了有效的保障。[3]

2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措施

21优化顶层制度和政策体系

“智慧农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理念,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地区之间的不均衡问题也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智慧农业”的认知还存在偏差,不能建立有效且完整的统一认知。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智慧农业”的整体水平,就要转变传统的实现理念,真正建构正确的“智慧农业”观念。各级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要从领导层开始对其发展路径给予重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智慧农业”的运行和发展,真正建立“顶层管理+基层落实”的运维体系,确保“智慧农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

另外,政府的保障策略也十分关键,只有建立健全系统化“智慧农业”政策结构,才能借助财政管理、金融管理、税收管理以及产业一体化管理等工作为“智慧农业”全面进步保驾护航。

22落实生态环境系统控制

要想落实“智慧农业”的管理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本前提,因此,在开展工作前,要对环境保护项目给予重视,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管理出发,提升“智慧农业”的产出效益,建构生态环境系统和“智慧农业”相互依存的体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后推动“智慧农业”的路径优化。

23强化“智慧农业”整体规划

“智慧农业”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要将专业化工序、系统化工作模型结合在一起,借助专家学者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化探讨和论证,实现科学性规划和控制。也就是说,要想提高“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减少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就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和资源,合理性管控农业结构的发展质量,并且发挥科学验证的可靠性优势,为“智慧农业”提供指导,在提高经济性价值的同时,实现“智慧农业”发展效果的最大化。

24完善监督和考核机制

为了全面提升“智慧农业”的实际水平,要从建设周期、设计部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落实系统化监督策略,以保证其发展环境的稳定性。既要利用刚性法规约束违法违规的行为出现,也要整合发展的科学化程度,发挥监督部门的管控力。另外,要建构“智慧农业”工作考核项目,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体系中去,从根本上落实良好的发展合力,促进“智慧农业”实现长效性发展。

25构建完善的资金链结构

在“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中,由于建设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建构完整的资金链,才能有效支撑其全面进步和优化。然而,目前政府在“智慧农业”方面的投资数额并不是很大,这就导致发展资金还存在缺口,为了有效改善现有的局面,政府要积极制定更加有效的财政输入机制,落实系统化资金支持体系的同时,完善资金链结构,实现“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5]

3结论

总之,在“智慧农业”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项技术优势,建构完整的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优化发展格局,落实现代化农业的产业运行理念,强化发展路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6):63-71.

[2]佟彩,吴秋兰,刘琛,等基于3S技术的智慧农业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856-860.

[3]葛晶我国智慧农业的管理模式、问题及战略对策[J].生态经济,2017,33(11):117-121,133.

[4]王晓敏,邓春景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312-315.

[5]王海宏,周卫红,李建龙,等我国智慧农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279-282.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发展措施技术
对固原市原州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